中医-人体气象医学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

ID:11078018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_第1页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_第2页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_第3页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_第4页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人体气象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人体气象医学?中医中药?患者言服上方后全身蒸蒸发热,略有汗意,欲退冬装,头身清爽不痛,精神好转,体温,血压,血象均恢复正常.咳痰稀少,纳增,二便正常,时有倦怠乏力,心悸气短,但无寒感.苔薄白质淡红.脉沉缓有力.继上方减麻黄量为3g,细辛为5g,白芥子10g,加炙甘草30g,益气温固本,理气化痰健胃.例二:李某某,男,48岁;1991年5月4日初诊,自述五年前应征与东北,在部队任驾驶员工作,食住不周,气候严寒.久之则觉头痛频频,时而寒战且无热感,胃痛呕吐,双足冷痛,四季靴不离,双足拇,食指色紫暗,第一节端已溃烂不愈,

2、经某医院外科诊断为闭塞性脉管炎,建议其手术截肢,因本人不同意而来站治疗,检查:面色恍白,头痛,胃痛,遇寒则重,遇热则轻,双下肢承山部位扪之有大小不等之包块隐现于皮里肉内之间(大如鸡蛋,小如红枣),时而抽搐拘挛.双足背紫红,其拇,食指溃烂,疼痛难忍.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紧.诊断为闭塞中图分类号:R222007年12月第4卷第12期WorldHealthDigest性脉管炎(脱骨疽:里外寒盛,阴虚阴凝).治宜散里外寒盛之邪,温阳活凝滞之血,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药:麻黄10g,乌附子50g,细辛10g,丹参30g,当归

3、15g,红花12g,川牛膝12g.甲珠10g,黄芪30g,鹿胶15g,干姜30g,白花蛇一条t川芎20g,砂仁12g,十剂为一疗程.另有吴茱萸饼间隔炙艾火于涌泉,太冲及溃烂部位.每日一次,连炙十天.5月14B--诊:头痛,胃痛大减,寒战消失,胃纳递增,双双下肢无拘挛疼痛感,承山部位包块大者已变成枣大,小者已消,足背转红,足拇食指由紫暗色已转为红绛色,溃烂结痂,疼痛减轻.继上方减麻黄,加红枣12g,熟地30g,肉桂15g,十剂.继用炙法十天,6月4日三诊,头痛消失,胃痛已愈,食纳正常,面色红润,精神良好,双下肢承山部位包块

4、全无,足背色淡红,双足拇食指略红,伤口愈合.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用十全大补丸20日.后—切正常,随访多年未见复发.中医一人体气象医学肖铖杜国平席小明(江西省峡江县人民医院江西峡江331409)文献标识码:A当前,不少人在网上联名,要求取消中医在现行医疗体系中的合法地位.作为一名中医师,我对此既感到悲哀,又感觉无奈.悲哀的是,几千年的瑰宝可能断送在我们手中;无奈的是,中医的现状确实不尽如人意.就我对中医的理解,认为出现目前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中医工作者本身一没有把准中医的本质与定位,因而无法揭开中医理论的神秘面纱.使

5、中医科普工作成为空白,使人们对中医产生了种种误解.譬如有人说,中医是伪科学.目前普遍以中医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反驳之,但这种反驳显得苍白无力.要使人们信服,必须明确中医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也许有人会问,中医不是医学吗?不错,中医是医学,正因为中医是医学,人们才普遍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于是得出中医是伪科学的结论.可是,"方法决定结果",由于中西医研究人体的方法截然不同,因此得出的结果大相径庭.西医主要从解剖入手研究人体,始终以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即使发展到基因医学的今天,仍然以基因的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因此它是结构医学.

6、而中医主要从类比入手,以自然现象为参照物,"取类比象"研究人体,所谓"宇宙大天地,人体小天地",始终以人体的气血变化为研究对象,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象学研究的是水与空气的交感变化,中医学研究的是血与气的交感变化,人体中的血与气即相当于自然中的水与空气,因此中医是气象医学.由此可见,中医,西医虽然都是医学,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西医研究的主体是相?220?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2-0220-02对固定的,静止的结构,而中医研究的主体是相对活动的,变化的气血.两者好比地质学

7、与气象学,虽然同属自然科学范畴,但却经纬分明,不可混为一谈.正因为如此,中医理论研究本不应套用西医常用的分析还原法,但现实的情况却是:西医的研究方法统治着中医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这是值得中医界重新审视的问题.笔者愚见,中医理论研究应该采取"反类比法".何谓"反类比法"?简而言之,就是跳出人体回归自然.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中医理论是类比自然现象产生的这一历史事实,把中医理论中一些虽有概念却无形态的名称,如宗气,原气,营气,卫气,真气,经气,君火,相火等还原到自然界中去,从自然现象中寻找这些名称的参照物,恢复其在自然中的原形,

8、然后根据现代科学对这些参照物的认识,重新认识直至升华,完善甚至创新中医理论.使中医概念由模糊变清晰,中医理论由抽象变具体这就是《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谓:"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的道理.这样一来,不仅可使中医从神坛上走下来,消除人们对中医的误解,还可让古老的中医理论吸收现代科学的营养,从而焕发出青春活力.再譬如还有人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