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

ID:11079201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9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_第1页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_第2页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_第3页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_第4页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究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日本中小制造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与启迪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中小企业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析其应对历次经济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中小企业“渐进而成熟的企业模式”、“制造、改造、创造”的发展路线、“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优势”等应对经济危机的规律,从而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出发展倡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  1672-3198(2013)14-0073-03  1引

2、言  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摘要:历史经验表明,中小企业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以二战后的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为切入点,发现历次经济危机并没有影响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整体收益的增长趋势,经济危机更像是借以调整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契机。在分析其应对历次经济危机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出日本中小企业“渐进而成熟的企业模式”、“制造、改造、创造”的发展路线、“竞争与合作的发展优势”等应对经济危机的规律,从而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出发展倡议。  关键词:经济危机;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  1672-3198

3、(2013)14-0073-03  1引言  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府重视能增加社会财富的制造业。而日本制造业的基础,就是占据企业总数的99%的中小企业。历经日元升值、石油危机、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等冲击,日本经济稳定发展得益于制造业中小企业。二战后制造业中小企业展现出顽强生命力(见表1)。在日本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时期,其总数目、从业人员数、生产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8%、8.9%、118.9%。在两次石油危机时期、泡沫经济形成与崩溃时期,虽然中小企业数目和从业人员均呈现急剧的负增长,但整体产

4、值始终稳步上升,年均增长率约为16.2%和0.8%。自1960年起,在日本中小企业对该国经济附加值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五成以上。  可见,对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而言,经济危机更像是借以调整发展方向的契机。这就不禁令人产生疑问,经济危机一般被认为是对企业发展的重创,为什么日本中小企业整体却能够呈现繁荣的态势?  国内学者很早就开始关注日本制造业以及中小企业,但结合起来的研究不多。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如夏大慰(1985)探讨了日本泡沫经济前期的分布特点,锁箭,毛剑梅(2003)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聚集性特征,苏杭(200

5、6)从时间角度分析了国际化历程。孙世春(2007)归纳出日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三种,但界限并不明显。张捷(2007)发现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有了新动向。李毅(2008)指出日本制造业产业发展有规律可循。李俊江等(2010)认为在金融危机后日本中小企业的创新模式走向开放。张季风(2010)认为当前中日经贸往来呈现增长潜力。  以往研究较少将日本制造业中小企业独立分析,使其独特发展规律湮没其中。本文通过分析在历次经济危机时,日本中小企业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归纳发展规律,为中国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危机

6、后新时期的发展倡议。  2制造业中小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面对经济危机,企业的应对措施往往不同。但在特定时期,由于外部环境和产业所处时期相同,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某些应对措施会具有典型性,以下是各个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形式以及产品的两方面动态变化。  2.1二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经济“百废待兴”,政府政策、基础设施均不完善,大企业也屈指可数。而通过下请制度,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制造业中小企业间联合,由大企业主导,一度引领日本经济的飞跃式发展。  (1)企业间下请制度的形成。  二战后日本制造业

7、刚起步,产生了便于分散风险的下请制度(也称承包制)。大企业与下请中小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非持股契约的封闭交易关系。下请制度最初出现于纺织行业,在零部件众多的汽车机械工业中最为完善,至今仍被认为是日本经济体制的典型代表。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中小企业只需为大企业提供原材料,不必直面市场;大企业则由中小企业不严格的雇佣工资制度获得低成本优势。以大企业为中心、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金字塔”型结构,实现了日本产品生产的“大批、低价”。由表2中数据,下请制度有助于制造业中小企业获得产品附加值。  2.2004年以前:苏杭.日本中小企业

8、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东北财经大学,2006(12)。  (2)产品的单一化。  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量的中小企业都被纳入制造业生产体系中。中小企业必须更加精益求精,才能满足上层大企业对标准化零部件的需求。细致的专业分工领域和单一的产品让企业“各司其职”,降低了产品供大于求的风险。  另外,在“金字塔”型结构中位于下层的中小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