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

ID:11083074

大小:105.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9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_第1页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_第2页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_第3页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_第4页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考研时政热点分析:扶与不扶的道德与法律思考来源:文都教育最近,四川骑车老人摔倒后反诬帮忙学生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幸好“天眼”还原事实真相,还正义学生清白。人们不禁要思考,扶不扶难道只能靠天眼吗?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如何保护“好心人”?法律能否“扶起”道德?引人深思。一、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2015-07-27来源:人民日报)患者及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7月24日,首次提交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0次会议审议的

2、《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让好心人服下了定心丸:今后遇街头突发病症,好心人再也不用担心出手相救反遭诬陷了,患者及其家属如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者恶意索赔,将承担法律责任。对于经常引起社会热议的街头突发病症由于害怕担责而无人施救以及好心人出手相救反遭诬陷的现象,《草案》第三十八条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

3、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二、“扶不扶”引发的道德与法律思考当道德需要法律支撑的时候,说明我们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已经失范。面对扶不扶这样一个道德行为需要法律的指引与保护了。法律一般只规定最起码的行为要求,道德却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下面我们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分析一下扶与不

4、扶。(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公共生活具有活动范围广、内容公开、对象复杂、活动方式多样的特征。因此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需要人们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助人为乐本是传统美德,现在却被一些损人利已行为所破坏。既然善良得不到弘扬,那么就需要法律来惩恶。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正是对公共生活领域道德规范的支持。(二)个人品德与法律修养一个人能否真正做到遵纪守法,能否正确维护合法权益,能否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个人品德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

5、理,才能成功的应对和解决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法律问题。讲法的前提是有法,《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好人法”的希望。希望国家早日出台正式的法律法规,让好人做好事不在有担忧。以道德为基础,法律做保障,方能更好的保护好心人,才会杜绝不敢扶、不能扶的现象继续出现。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拿起法律保护自己,既做到助人为乐,又不让自身身陷两难。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考研的学子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对自身修养有所启示。“扶不扶”拷问中国社会法律能否“扶”起道德?我要评论2015年07月28日07:17:

6、55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自南京“彭宇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来,有关“看见老人摔倒扶不扶”的话题时不时泛起涟漪,拷问着中国社会。最近,四川骑车老人摔倒后反诬帮忙学生,北京拟立法破解病人摔倒不敢扶现象等新闻,再度让此话题趋热。如何保护“好心人”?法律能否“扶起”道德?引人深思。如何立法保护“好心人”?街头有人突发疾病摔倒,到底扶不扶?7月24日,首次提交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草案)》规定:鼓励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在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到达前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其紧急现场救

7、护行为受法律保护。  针对恶意诬陷者,《条例(草案)》规定:患者及其家属不得捏造事实向提供帮助的人恶意索赔,因恶意索赔侵害帮助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北京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振刚解释说,在草案研讨过程中,多数意见认为,立法应当回应社会呼声,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并保护好心人,同时让恶意诬陷者承担责任。但是,北京作为地方能否就好心人施救免责作出规定,大家存在分歧,多数意见认为好心人因施救造成损害承担什么责任属于民事基本制度,地方没有这方面的创制权。因此草案在不违反法律保留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上述规定。  

8、不过在京都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田文昌看来,“这个立法有较大的缺陷,就是太过抽象、模糊。”  他说,该草案规定所提及的“具备医疗急救专业技能的个人”,这一定义就很模糊,这个技能是指什么,如何界定,没有说清楚。  田文昌分析,如果“扶不扶”只指的是救助者和被救者的关系,那涉及不到救助者有没有技能,只要有行为能力的人都可以去扶。规定中所说到的有医疗急救专业技能,或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