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ID:1109653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_第1页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_第2页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_第3页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高校网络道德教育  对于网络建设与应用走在社会前列的高校,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虚拟社会化进程中所凸现的网络道德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网络道德教育的涵义  道德是人类理性的表现,是灌输、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各高校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向大学生传授网络道德规范,并使其逐渐将规范内化为自身网络道德需求,从而自觉指导和约束自己网络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认识水平,防止网络行为

2、失范,规范网络行为,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高尚完美的网络道德品质。  2、网络道德教育的特征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网络道德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网络道德教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无形、无界线。以计算机数据库为中心,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通家庭、社会各个角落。教育工和相关专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加大对德育信息的开发力度。加强对德育信息的理论研究。开发具有行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建立学校、社会网上德育信息资料库,方便学生根据需要进行德育信息选择和学习。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互动性。通

3、过现代化多媒体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可以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一起讨论。由于这种交互的不可见性,更容易使受教育者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教育工可以就某一热点问题开辟网上聊天室或者组织大学生开展网上辩论,增强大学生交流意识。提高大学生对非主流意识的免疫力。  网络道德教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是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学校活动中变得轻

4、松自如。  2.2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教育工既可以借鉴传统教育途径,利用课堂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引导,抢占教育先机。在课堂教育外,利用大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网络道德教育:利用校园网的优势,应用网络传播及时性、交互性特点,开设网络伦理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推动网络道德教育工作教育工还可以通过博克、BBS、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大学生网上的沟通和交流。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传统教育相比较,具有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优点。教育工可充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的多面性,是当

5、代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特点。  2.3网络道德教育文化的多元性  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同传统的传媒舆论场相比,网络舆论场实际上已具备了与之相抗衡的实力,在某个时段、某些场合甚至还有压倒性优势。拥有数十万、数百万、数千万“粉丝”的网上领袖,有能力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一个主观故意的群发胜短信,也可以挑起小小的是非波澜。网络越是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十分关注、又十分棘手的问题。思想政治工要参与到网络多元文化中,倡导一元性文化。包容

6、多元性,唱响主旋律。  2.4网络道德教育对象的广泛性、自主性  从理论上讲,网络文化基本上是一种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可以而且能够实现全民参与。在网络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互动的参与者,没有身份和地位的高低之分。在中国文化史上,还从未有过如此规模庞大的网络文化大军。这支网络文化大军的参与者每年保持10%一20%的增长速度。在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第一次实现了文化的人人参与,全民参与。具有前所未有的广泛性。  由于网络道德教育对象在网络空间中身份的隐匿性。成员的数字化,而导致教育工无法真实有效的监控教育对象网络活动和道德表现。因此,对大

7、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就难以量化,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学生如何将外化的教育内化为网络道德信念。大学生处于成年而未成人的特殊年龄阶段。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自控力又较弱。在面对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时,要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需要强烈的自控力。事实上他们难以做到。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对象自主内化的能力较弱。受环境的制约很大,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又一突出特点。  2.5网络道德教育结果的预见性  网络仿真实验可以预报其结果,德育仿真实验可以根据某一德育内容,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而设计的模拟现实的一种德育活动。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

8、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人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这样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去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