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

ID:1111315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_第1页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_第2页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_第3页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_第4页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穷苦人》看《穷人》主题解读不少教师认为《穷人》是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名篇,可能缘于作者是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有人隐约知道该文是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一首诗。而以《教师教学用书》为代表的教参简介课文时,多是这样说的:“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夫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本课思想内容有两个重点:一是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二是赞颂穷人富于同情、热心助人的美德。”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对文本的解读,许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总是想法设法挖掘和揭示“穷”的根源——与政治、阶级、制度有关的时代背景。然而当我们找到雨果原诗《穷苦人》仔细读一读,就会发现《教师教学用书》的解读有失偏颇,也会发现从《穷苦人》到《穷人》之间的许多联系与区别。一、《穷苦人》是怎样的一首诗7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在理论创建和创作实践上都堪称伟大,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诗歌都是一样。他1822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在60岁前后发表史诗《历代传说》,主

3、要是从历史、传说、哲学、宗教、科学等方面,再现人类发展的过程,阐述人类在善与恶的斗争中,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愚昧走向进步的哲学观点,在描写人物事件的具体性上,诗篇的结构和故事情节的组织都非常严密。而《穷苦人》属于其中“排除了玄学思想的优美‘历史小故事’”,只不过与同类题材的其他故事如《罗兰的婚姻》《小爱默生》《西班牙公主的玫瑰花》等诗篇相比,《穷苦人》更像是取材于现实的叙事诗,诗中找不到相应的来源——历史的、传说的。因此,我们在读《穷苦人》时感觉到故事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这也可能是托尔斯泰看中

4、这个故事的原因所在。7《穷苦人》一诗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夜深了,孩子们睡了,让娜在祈祷,因为屋外是可怕的狂风恶浪;第二部分写暗夜里渔夫在海上与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及与让娜的互相想念;第三部分写让娜在祈祷中对生活陷入困境的害怕;第四部分写让娜内心对丈夫和孩子命运的担忧;第五部分写让娜出门探望丈夫的消息时,走近了生病的邻居家,敲门想进去看望;第六部分写让娜进屋发现邻居死了,留下了两个孤儿;第七部分写孤儿和死者在让娜面前呈现出不同的神态,深深打动了让娜;第八部分写让娜在邻居家带回了什么东西藏在自家的床

5、上;第九部分写让娜回家后不安和矛盾的心理;第十部分写渔夫回来后,听了让娜介绍邻居死亡并留下孤儿的情况,决定收养孤儿。反复读这首诗,我们就可以从中概括出这样的内容:在冬季雾重雨急的夜晚,渔夫为了捕鱼出海,守在家中的妻子让娜却一直担心丈夫,在狂风怒涛声中她祈祷着;后来她出门探望消息却走进了生病的邻居家,发现邻居死了,留下了两个孤儿;她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心里非常不安,因为这个家已经有五个孩子,生活本来就非常困难,再加上两个孩子无疑会更加困难的,因而担心丈夫回来会反对她这样做,但丈夫回来得知相关情况后,

6、主动提出宁可自己苦些累些也要收养两个孤儿,至此,让娜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老实说,如果不是分行排列和其中一些抒情性很强烈的句子,这首诗读起来完全像一篇故事或小说,而这应该是托尔斯泰把它改写成小说的直接动因。二、《穷人》与《穷苦人》的比较托尔斯泰的《穷人》是根据雨果的《穷苦人》改写的,除了体裁上的从诗歌到小说这种明显的变化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化呢?(一)从结构与线索上看7《穷人》从桑娜夜晚守候在渔家小屋写起,通过桑娜的沉思交代了渔家的生活情况及丈夫出海捕鱼,表现出对丈夫的担忧和牵挂,并为丈夫归来的表现埋

7、下伏笔,情节的推动、发展主要围绕桑娜的行动和心理活动而展开,即桑娜出门想看丈夫的消息而走进邻居西蒙的家,发现西蒙死了,留下了两个幼小的孩子,当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与自己的孩子放在一块儿后,内心忐忑不安,矛盾不已。丈夫只在故事高潮即结束部分作为呼应才出现。也就是说,课文主要是站在桑娜的角度来叙述的,桑娜的行为、心理活动是全文的主线。《穷苦人》在第一部分是从让娜的角度描写,第二部分直接从“男人”即渔夫的角度抒写,在第二部分结尾用“这时,他在冰冷的海洋上想念他的让娜,让娜这时在哭着喊他;他们的思想,/在

8、幽暗的夜空中碰在一起,像心灵的鸟儿一双”这样的诗句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而到第七部分时却把笔端直接对准了邻居家的生者和死者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并抒发了对生死的强烈感悟:“不幸的人们!相爱吧,快乐地活着,采摘迎春花,/舞蹈吧,欢笑吧,心灵,让它燃烧;酒杯,把它喝干;/正如所有的江河都要往大海流,/盛宴、摇篮、热爱童年的母亲,/灵魂感到一阵昏迷的狂吻/轻歌、微笑、纯洁而美丽的爱,/所有的这一切,到头来,依照命运的安排。/无非就是冷清清的黄土一堆!”这表明雨果在诗中考虑到叙事的需要,将笔触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