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

ID:1111718

大小:254.02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7-11-07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_第1页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_第2页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_第3页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_第4页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般若婆罗密多心经浅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浅释十讲持戒法师主讲南无本师释迦摩尼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

2、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波罗揭帝.波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第一讲各位同修晚上好!我们今天相聚,学习这部智慧的经典,因缘不可思议。讲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方法上,有大座讲和散座讲,所谓大座即是大众香花恭迎,法师登高座演讲玄义;散座则就是一般开示的形式了,没有1大座那么隆重。在于讲经的方法,自古有天台之五重玄义法,和华严宗的十玄门,而这都是属于正规讲经的科判,对于初学者来说,则越讲越摸不到头。所以,我们在此采用散座小讲

3、的形式,和大家一起分享《心经》的大意。“般若”是梵语,为智慧的意思,但为什么不翻译成智慧呢?因为,智慧无法包涵般若,般若智慧包括圣人之大智慧,而智慧指我们一般的小智小慧,所以翻译的时候保持了般若,用以起到更大的意义。而般若智慧又分为三种,一是实相般若,二是观照般若,三是文字般若。实相般若就是空性,是一种看不见的功能,我们一般说佛性啊,自性啊,还说谁有善根,善根这个东西大家看到不?看不到,但是善根深的一看佛经就懂,所以实相般若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自性功能。二是观照般若,是我们觉察东西的那种心,我们每天面对生活,怎么知道什么是善,

4、什么是恶,什么好事,什么坏事,我们内心想什么,念头,怎么发现,怎么分辨,这就是观照般若,所以,实相般若是体,而观照般若是用。第三种般若是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经,学习东西,需要借助一种媒介,如没有字的书,和有字的书,好书、坏书、言情、武打这些书,看了对人的影响就不同,而佛经让人看了开智慧,所以,佛经就是文字般若,而我们学佛就是以经书-文字般若,学习之,让自己明白事理,产生观照的心智,然后明白自己的内心佛性--实相般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修行的原因。2第二讲各位佛友晚上好!“波罗密”,也是梵语,意思为到彼岸。我们这个世界是

5、个烦恼的世界,娑婆世界,充满很多的不如意,我们凡夫众生的内心也很不平静,所以称为此岸。而相反,有个清净的地方,没有烦恼,清净无垢,叫彼岸,彼岸有两种解释法,一是外在的,佛国净土,二是那里的菩萨、佛,他们内心清净,没有烦恼,内心保持在清凉的状态,这是众生清净。所以,我们说彼岸,即是依正庄严的世界,而这即是“波罗密”的大概意思。下面是,“多”,多当然不是烦恼多,习气多,而是智慧多,只有般若智慧多多,才可以消除烦恼,而达到清净的彼岸。接下来是,“心”,心有很多种,我们内心的肉团心,分别心等,而这里的心不是分别心,也不是肉团心,而

6、是我们的观照般若之心,这个心可以了了分明,照见一切烦恼,不被烦恼所转,我们《心经》里的心,就是这个心。“经”,为修多罗,是梵语音译,意思为规则,契机的意思,就是说佛说的经法,是佛陀大慈悲心之智慧体现,合乎佛陀之大慈悲心,也合乎救度众生的解脱之心,众生有缘,必得学佛,解脱。至此,我们大概说了一下,心经的题目——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总结一下这八个字,大意就是我们学佛,要通过经文,然后学得佛陀的大智慧,了却我们的烦恼,从苦恼的此岸到达快乐彼岸,获得真正的幸福。这就是本经后面所要阐述的内容。下面就是说明什么是烦恼3了,不然我们想

7、断烦恼,找不到烦恼,不认识,怎么去断?就如我们抓小偷,首先要知道小偷在哪里,长什么样子,这样才可以抓到小偷。而后我们看看,观音菩萨是怎样抓小偷的,《心经》全经都是说明观音菩萨怎么断烦恼,怎么抓小偷,以这个很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论述。对于翻译者,我们就不多说了,因为这个很长,有的《心经》是玄奘大师翻译,有的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我们这部《心经》是后者翻译,而我们第一晚诵的《心经》就是玄奘大师翻译,大概意思一样,文字有点区别,此不多说。“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而为什么在这里不叫观世音呢,因为这里是叫人断烦恼,获得自在,说明

8、断了烦恼便可获得自在无碍,所以名为观自在。而菩萨的意思就是觉悟有情,有情就是我们凡夫众生,这就是观自在菩萨的意思,也是心经开始的第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这第一句的前五个字。那么我们看,观世音菩萨怎么修行般若智慧的呢,他修般若智慧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什么办法,那就是接下来的一句了。“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