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ID:11124063

大小:22.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_第1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_第2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_第3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_第4页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食品安全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食品种类丰富,食品中检测的有毒有害物质种类和组分繁多,需要检测的物质质量极低,样品中待检物的浓度常为μg、ng甚至pg级,除此之外,许多检测物除需检测物质本身,还涉及其衍生物和降解物测定。区别同位异构体以及元素的价态等。因此食品检测要求检测方法更加准确、快速、方便。1959年,Yalow和Berson将发射性同位素示踪与免疫反应相结合建立了发射免疫测定法,从而开创了免疫分析这一崭新领域。现在,

2、免疫学检测技术是食品检测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三大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免疫学检测技术可检测细菌、病毒、真菌、各种毒素、寄生虫等,还可用于蛋白质、激素、其他生理活性物质、药物残留、抗生素等的检测,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使得免疫检测方法特异性更强,结果更准确。世界粮农组织(FAO)已向许多国家推荐免疫检测技术,因此,人们称免疫分析技术是21世纪最具竞争性和挑战性的检测分析技术。1.免疫荧光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免疫荧光分析(

3、ImmunoFluorescenceAssay,IFA)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初,1942年Cons等首次报道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体,但此种荧光素标记物的性能较差,未能推广应用,20世纪50年代,Riggs等合成性能较为优良的异硫氰酸荧光素。Mashall等对荧光抗体的标记方法又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得免疫荧光技术逐渐推广应用。1.1底物标记荧光测定法底物标记荧光测定法(SLFIA)使用一种酶的底物标记待测物,底物本身无荧光,在受到相应酶的催化时能转变为荧光物,当标记底物与抗体结合产生的空间位

4、阻阻碍了酶与标记底物间的接触,样品中的待测物通过竞争作用使游离的酶标结合物或荧光强度增加。1.2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法使用偏振光作为激发光时,视分子的运动状态,发射的荧光可能是振动方向各向随机化的普通荧光,或是只在某一平面振动的偏振荧光(ploarizedfluorescence)在反应液中,游离的标记物分子体积小,在布朗运动中转动速度快,受偏振光照射后产生的荧光偏振方向被分散,不能产生偏振光,只发射普通荧光;与抗体结合的标记物分子体积增大,布朗运动速度减慢,甚至不能转动而形成定向排列,所以受偏振光激发后能产生偏振荧光,样品中的待测物的量

5、越大,偏振荧光的强度越高。1.3荧光淬灭免疫测定法荧光淬灭免疫测定法(FluoresecentQuenchingImmunoassay)的原理是当荧光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后发生荧光淬灭。荧光猝灭的机制尚不清楚,荧光淬灭可能与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后导致电子振动状态的改变有关。1.4荧光增强免疫测定法荧光增强免疫测定法(FluoresecentEnhancementImmunoassay)的原理与荧光淬灭增强免疫测定法相似,不同的是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后荧光强度增强。2.酶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酶免疫检测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荧光和组织化

6、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最初用酶代表荧光素标记抗体作为生物组织中抗原的鉴定和定位。随后发展为用于鉴定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板上的沉淀线,到1971年,Engrall等用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这一技术因其高度的准确性、特异性、应用范围广、检测速度快以及费用低等优点,是目前食品检测中令人瞩目的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新技术。酶免疫技术发展迅猛,种类繁多,酶免疫技术分为酶免疫组化技术和酶免疫测定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又分为均相免疫测定和异相免疫测定技术,异相免疫测定技术又分为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和液相免疫测定

7、技术。ELISA技术把抗原抗体特异性与酶反应的敏感性相结合,使食品在未经分离的提取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近年来,该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正逐步推广应用,用于细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的检测,LyerMS和CousinMA等人研究用间接ELISA法来检测食品和饲料中镰刀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检测出102-103cuf/mL的含量。王彩云等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奶粉中的黄曲霉毒素M1,多次实验重复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1.1%,实验的结果比较精确,重现性较好;总体平均回收率达92.5%。还用于蛋白质、激素、农业残

8、留、兽药残留和抗生素及食品成分和劣质食品的检测分析。1993年,王勇等建立了测定三唑酮的ELISA方法,应用于黄瓜、梨等食品的检测,其最低检出限为40ng/g,回收率为92.44%-98.18%,与用气相色谱检测的结果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