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

ID:11128780

大小:5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_第1页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_第2页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_第3页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_第4页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论文关键词:服装流行心理因素流行机制论文摘要: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求异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研究服装流行的心理因素,有利于服装产业的发展。服装流行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在某一群体中广为流行的款式、色彩、质料、图案、工艺装饰及穿着方式,是指整个服饰的流行倾向,包括上层向下逸散或下层向上浸润的垂直流动、服装在水平面上发生变异的横向水平移动和

2、具有立体流向的循环流动三种类型。服装流行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展现起来的..,是物质、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对服饰更高层次的追求。服装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政治因素等,但其产生与发展却是人们心理欲望的直接反映。因为,只要有人和人群,就会有模仿行为及从众心理的出现,就会有趋新、求异的追求欲望,这些心理需求和行为是造就和形成服装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一、服装流行中的求异心理服装流行的产生首先是个性追求的结果,是人们求新、求异心理的反映。在个人心理机能方面,一般来讲,每个人在社会中都

3、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总是希望在他人心目中形成“自我”。求新、求异心理正是个性的显示,这是一种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和趋于时尚的心理。在服装流行中,那些最先身着“奇装异服”的人,实际上表达了他们借助于服装,借助于社会公认和许可的审美手段,在社会认可的准则范围内突出自己形态优势的愿望。这种流行中个性追求的自我实现是流行的个人机能。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试图通过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来提高身价,表现自我,超然于不如己的人;另外,流行又是一种自我保护,试图用出众来避开和弥补自己的不足。个性机能的这两个方面,好象是

4、不相容的、对立的,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种人格的不同表现。作为个性追求的流行是表现外在的东西,作为自我保护的流行是藏于内部的东西,是由于自己的某种不足而产生的自卑感、防卫心。因此,对流行的追求是对自卑的一种克服,也是对自卑的一种超越。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心理,导致了服装流行的新奇性特征,即流行的样式不同于传统,是能够反映和表现时代特点的新奇样式。从时间角度看,流行的新奇性表示和以往不同,和传统习惯不同,即所谓“标新”;从空间角度说,是表示与他人的不同,即所谓“立异”。标新立异正是人格独立的一种反映。如果稍加用心地翻阅历史上的报纸和杂

5、志,就会发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服装上的前卫风格,分别演绎了从50年代、60年代到70年代以来的社会现实,前卫的街头文化,即表现为50年代的“垮掉的一代”,60年代的“嬉皮士”,70年代的“朋克”,80年代的“雅皮士”,直到90年代的“X一族”。前卫的服饰风格成为他们反叛的一种精神象征,反映了反叛、以自我为中心的一代,因对现实的失望与厌倦,只好在前卫风格的文化圈子里,寻找其精神寄托的社会现实。如20世纪60年代,欧洲女性在放任、自由的思想和心理作用下,在穿着上追求怪异和随意性,导致透明衣料的女装饰以小圆金属片流行,充满着诱惑

6、;金属服装也以怪异的形象出现,并且饰上小铃铛,以增加一种音响效果。二、服装流行中的从众心理与上文所述的与众不同,希望突出自己不满足现状、喜新厌旧、不断追求新奇和变化的求异心理不同,因为抗拒出众,不大愿意随便改变自己,希望把自己埋没于大众之中、墨守常规并心安的从众心理也会导致服装的流行。“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从众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群体或社会环境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知觉、意见、判断和信念,在行为上顺从与服从群体多

7、数与周围环境的心理反映。一种新的服装样式的出现,周围的人开始追随这种新的样式,便会产生暗示性。如果不接受这种新样式,便会被讥笑为“土气”、“保守”。由此对一些人便形成一种无形压力,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为消除这不安感,迫使他们放弃旧的样式,而产生追随心理加入流行的行列。随着接受新样式的人数增加,压力感也在增加,最终形成新的服装流行潮流。服装流行中的从众心理,一方面反映了人们企求与优越于己的人在行为上和外表上一致,使自己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表现出模仿消费与攀比消费。现实生活中,许多年青人出于对明星的崇拜,从而对其穿着方式、外在形象

8、的刻意模仿,颇具代表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归属意识。这是由人们具有寻求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安全感的需要而决定的。当一个人的思想现实行为偏离了所依存的群体或违背了群体规范,便会受到指责或孤立,从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为避免这种结果,人们总是趋于服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