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ID:1113487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_第1页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_第2页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_第3页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普遍存在着的职业高原现象,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一现象既影响了辅导员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绩效,也影响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学生工作的长足发展。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于一体的。然而长期以来,大部分辅导员成长过程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和规划,忽视了职业生涯设计工作,这就导致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职业归属感,甚至导致职业倦怠、职业枯竭感等心理感受,为

2、高校辅导员队伍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将职业高原理论引入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和职业发展中意义重大。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概述  职业高原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于1977年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1]。FeldmannandWeitz进一步分析,职业高原意味着个体进一步接受工作上的增加责任和挑战的机会很小。有学者认为,职业高原被看做是个体职业生涯的

3、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上的一种“停滞期”[2]。职业高原的出现代表个体缺少职业上的变动,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容易导致个体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同危机。  如今职业高原现象在高校辅导员群体中较为普遍,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是指,辅导员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显现出的晋升、岗位变动等有关职业上升的暂时停顿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状态。这种心理与行为状态直接导致辅导员对所从事的职业出现认同危机,对其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工作动机、工作情感与自我效能感等造成不良影响,即阻碍了

4、辅导员的个人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学生乃至整个学校的稳定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分析  职业高原被许多学者界定为个人职业发展上的稳定期,但是如果个体缺乏对职业生涯的合理规划,缺乏对现状与将来的思考,则会导致这一时期成为事业的停滞期,长此以往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工作。大部分辅导员都会遇到职业高原期,工作一定年限的辅导员发现在职业发展上无法进一步突破,对于曾经错失的转岗机会或升学机会感到悔恨;由于辅导员总体待遇不高,在经济和生活上也面临较大压力;以及社会上对辅导员工作能力与重

5、要性的质疑,这些现状都让辅导员在职业高原期时产生较强烈的工作倦怠感、不被认同的感觉,导致工作懈怠、离职等。归纳辅导员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个人原因  一般来说,辅导员的选聘倾向于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很多都担任过主要的学生干部,因此,绝大多数辅导员是素质过硬、专业成绩突出、工作能力强。但是辅导员队伍的“软肋”也是很明显的,突出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高、科研能力薄弱,这就阻碍了辅导员职业生涯上进一步发展,出现职业高原期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具体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专

6、业素养不足。辅导员的专业学科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这些学科更能符合辅导员岗位专业化的要求,这些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满足开展学生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需要。  然而目前辅导员专业多样化,很多辅导员是从本专业学生中选拔上岗的,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因而缺乏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相对而言,政治、教育、中文类毕业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达不到工作专业化的要求。加之有关辅导员岗位培训不足,使得上岗的人员在专业能力与素质方面与工作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都缺乏职业生涯设计方面的培训,使得辅导员在工

7、作期间缺乏这方面的规划与思考,在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时已经错失了时间与机遇。辅导员在这时就遭遇了专业技能上升方面的瓶颈,常常感到想在学历上继续深造,但工作和生活已经占据所有时间,没有时间与精力;或是在科研方面感到力不从心,无从着手,导致焦虑、疲于处理日常事务、无心工作等职业倦怠的感受。  第三,辅导员学习时间不足。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然而现实情况是这个比例达到1∶400以上。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缺员情况严重,客观上迫使他们职责多、任务重、压力大,陷入了“保姆”

8、、“消防员”、“打杂工”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就荒废了专业、忽视了调研,沦为纯粹事务工作的附庸。当一定工作年限之后,辅导员会感到工作出成绩的可能极低,工作成效差,加之没有时间总结和学习,加重了这一状态的恶性循环。  (二)岗位性质原因  辅导员工作强度比较高,工作时间不定时,经常需要加班,加上当前大学生思想活跃、心理素质、辨别是非的能力及自制力比较差,外部环境又比较复杂,学生经常发生各种问题甚至危机事件。尽管辅导员工作强度高,但是享受的待遇相对较低,这也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