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ID:11136495

大小:14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_第1页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_第2页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_第3页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_第4页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硫有四种稳定同位素:32S,33S,34S,36S,其大致丰度为95.02%,0.75%,4.21%,0.02%。以S34S/32S来表示硫同位素的分馏。硫同位素标准是CDT。自然界硫同位素组成范围大,最重的硫酸盐的δ34S为95‰,最轻的硫化物为-65‰。等亚稳定络合物,不同价态含硫原子团富集34S的能力不同。硫化物和硫酸盐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地表条件下微生物的还原作用,以及硫酸盐和硫化物的溶解度的极大差异,是造成硫的轻、重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原因。 7.4.1 硫同位素分馏 硫同位素的分馏过程主要有:各种硫化合物(硫酸盐、硫化物)之间的同位素交换反应,

2、是一种平衡的同位素分馏;硫化合物发生价态改变的单向化学反应,是一种不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动力分馏的性质,它既可是无机环境改变引起,也可是生物细菌的有机作用,而且生物细菌的作用往往能引起大的动力分馏。岩浆环境和250℃以上热液流体中的硫酸盐和溶解的硫化氢、火山喷气口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热液流体中溶解的硫化氢和沉淀的硫化物等是同位素平衡交换的典型体系,平衡条件下硫的重同位素倾向于富集在具有较强硫键的化合物中,由高价到低价,δ34S依次降低,因此各种含硫原子团7.3表示了一些含硫化合物和H2S之间的同位素分馏曲线,硫化物—H2S达到平衡时各种硫化物富34S的顺序大致如

3、下:辉钼矿>黄铁矿>闪锌矿(磁黄铁矿)>H2S>黄铜矿>(HS1-)>铜蓝>方铅矿>辰砂>辉铜矿(辉锑矿)>辉银矿>S2-。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大致相符。低很小。  硫化合物的无机氧化还原作用是一种非平衡的单向化学反应。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是一种动力分馏过程,但分馏不明显。硫酸盐无机还原为硫化物制,它的同位素效应比较明显。但硫酸盐的无机还原作用需要较高的活化能,低温下参与反应的物质数量很少,因而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多发生在约250℃以上的热液体系和地壳深部环境,如热液流体中水溶性硫酸盐被还原成水溶硫化物,火山气体中SO2被H2S还原底火山作用条件下,反应是海水演化成为成矿热

4、液的重要反应。生物的动力学分馏主要是各种细菌引起的,包括硫酸盐的同化还原过程,即硫酸盐在生物作用下合成为有机硫化合物;有机物分解产生H2S;细菌氧化硫化物为硫酸盐;细菌还原硫酸盐为硫化物等。不同细菌引起分馏的程度很不相同,低温下厌氧细菌对硫酸盐的还原作用能产生明显的动力同位素分馏。细菌还原硫酸盐为硫化氢的过程是相当复杂的,视体系是开放的或封闭不随过程进行而减少,这时只要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动力分馏会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黑海静海底发生的还原过程,这种环境下测得的硫化物的34δ程来描述硫同位素分馏,半封闭的浅海和半咸水环境就是这种封闭体系。 7.4.2 各类岩石的硫同位素组

5、成 各类陨石中都含有硫,铁陨石含硫可达10%以上,球粒陨石次之,约为1%,无球粒陨石最低,小于1%。它们以各种硫化合物形式出现,已发现20多种含硫矿物,但绝大多数是以陨硫铁FeS)形式出现。各类陨石中总硫同位素组成与含硫量无关,非常稳定,δ34S值在0±0.7‰范围内。不同硫化合物的δ34S变化范围稍大,在-2‰—+3‰之间。一般是硫酸盐富32S,陨硫铁富集32S。基性岩和超基性岩是地幔成因,其硫同位素组成和陨石接近,但变化范围较宽,推测地幔硫的δ34S值平均为1‰—2‰,可能和地球早期分异时丢失一些富32S的蒸汽有关。酸性岩中硫化物的δ34S变化范围增大,δ34S变化

6、于-10‰—+10‰,反映成岩的复杂性。S型花岗岩比Ⅰ型花岗岩有更大的变化范围,其组成与母岩有一定继承性。高温岩浆作用中母岩和岩浆之间无同位素分馏,取决于体系的氧逸度状况,由熔体中分离出来的水溶液中可以富H2S,亦可富SO2,但同样无同位素分馏产生。沉积岩中硫同位素组成变化极大,可从-40‰—+50‰。这主要是由细菌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造成明显的同位素分馏,是表生循环作用硫同位素分馏的主要机制。这种同位素分馏的程度除与细菌的繁殖和新陈代谢速率有关外,还与体系性质有关,如前述海洋硫酸盐—硫化物体系,如果硫酸盐的储库是无限大或可连续补给,假定细菌的新陈代谢速率也不发生明显变化

7、,则H2S或硫化物的δ34S低于海水硫酸盐,并基本保持不变;相反,如果储库是有限的,或以较大的氧化还原比例进行,则随过程进行,残余海水硫酸盐的同位素组成将因32S的大量移去而升高,结果在后期形成的各种硫化物中,32S的富集程度降低。这种累积效应可使蒸发盐盆地的残余海水及晚期形成的硫酸盐和硫化物达到极高的δ34S值,比如+50‰~+70‰以上,并且由底部向顶部增高。 7.4.3 热液体系中的硫同位素 热液体系中各种硫化物与硫酸盐的形成条件严格地受体系中温度、ph值、氧逸度、总硫浓度等物理化学环境控制。这些矿物沉淀时与热液之间按一定的分馏系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