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

ID:1113994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_第1页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_第2页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_第3页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_第4页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地理结构化预习指导策略浅议结构化预习在于“查、画、写、记、练、思”六字诀,即“查着工具阅读,画着重点阅读,写着感受阅读,记着内容阅读,练着习题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其核心在于强调学习主体的实践性、尝试性、自主性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而初中地理课程兼具明显的“理科”的特点,偏重于理解和应用性识记、识读,因而脱离理解的死记硬背是很难学好地理的。因此,抓好地理学科的结构化预习对构建有效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结构化预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知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准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

2、堂结构化预习。一、立足“三点一线”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6要把教师主导、文本重点、学生兴趣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明确的一条线索——学习重点,为确定切合学情特点的学习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教师团队要设计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问题导读评价单”,让学生预习时有个抓手,同时要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把学法指导渗透其中,把“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预期值。在设计《中国的疆域》一课的导读时,笔者要求学生从阅读《世界地图》和《中国政区图》入手,确立了结构化预习的自主学习方法,从三维角度确定了自主预习目标,另外又结合班级学情,设计了以下

3、几个问题:①阅读《世界地图》,读出中国在世界地图中的半球位置、濒临的大洋、所处的大陆位置;②阅读《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的位置;③读图说出我国南北端的纬度数,约相差多少度?对我国的气候有什么影响?我国的东西端的经度数,约相差多少度?对我国的时间有什么影响?④我国的陆地面积有多少?等等。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认真思考,组内合作,逐步解决了以上问题,达到了结构化预习的效果,从而真正落实了导读目标。二、强调循序渐进让学生预习有方向有计划6结构化导学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引导要讲究层次性和方向性,要有计划、有步骤,正所谓“随风潜入

4、夜,润物细无声”。一开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握并运用好评价单,尽可能做到精细化要求,要帮助学生明确“五定”方针。即:定内容、定时间、定标准、定目标、定期望。要求学生先明确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或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即主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熟悉文本,深度预习,了解基础知识,用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强化知识的落实,并带着“问题导读——评价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导读单上的相关问题及课本上的相关习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定向”和“定点”指导,在学生掌握了这种预习方法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值得注意的是,在结构化

5、预习时,教师要提供策略性、智慧型指导,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偏向时要及时给予规范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要给予矫正;学生回答问题混乱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学生回答问题遇到阻遏时教师要循序渐进、逐层指导,以保证训练的实效性。同时,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阅读遍数,由走进文本,到走进探究,再到走进自我学习的状态之中去让学生真正有时间去查着工具读,画着重点读,写着感受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带着问题读。通过反复阅读,不同层次的阅读,对文本内容了

6、然于心,为下一步的展示和展讲做好铺垫。三、强化问题意识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进6“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结构化预习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最初的预习中,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浅层次,是提不出问题的。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结构化预习,保证基本的阅读遍数,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意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要开发“结构化问题预习表”,在课前预习中必须完成“结构化问题预习表”。同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所学的知识

7、,不断提出问题,甚至要不断地“煽风点火”,激发学生不断质疑,即激疑,逐步培养学生不断质疑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滔滔黄河》一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了预习提纲:黄河流域经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假如你是水利工程师应该怎样进行综合治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做起了治理黄河的“工程师”,拿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治理方案,真正激发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结构化导学强化训练,逐步把学生扶上了自主学习之路,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反刍式学习和自我评价性思考后,更应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