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

ID:11148888

大小:77.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0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_第1页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_第2页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_第3页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_第4页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论文.freel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

2、际购买力。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他估计的197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45美元。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1994)。任若恩估计1991年中国人

3、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80美元。郭熙保(1997)估计中国1994年购买力的几何平均值为1美元等于2.44人民币;这样算下来我国1994年的人均GDP为1590美元。请注意,用购买力平价进行中外比较的学者通常是对某一年的数字进行估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这年的估计数字为基期,再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外推购买力平价的增长,然后批评前人的估计不合实际。因为购买力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一般说来是不一致的。我们以1993,1994,1995三年的100种商品和劳务的中美价格为样本,粗略估计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

4、的购买力平价。这100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有三分之二是来自历年的统计资料,包括《美国统计摘要》和《美国消费物价指数报告》《中国生产资料市场统计年鉴》《中国物价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物价年鉴》,等等。另外的三分之一是本文作者在中国(北京,广州,上海,昆明等地)和美国(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亲自取样。我们之所以要在一个自己不是专家的领域自己估计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不同专家的估计相差太远,二是我们需要一个基于常识的估计。我们估计的结果是1995年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合4.2元人

5、民币。使得人民币币值远远高于按汇率折算的购买力的主要商品和劳务是中国城市的住房,服务(如保姆,医疗,理发,裁缝,餐饮,修理业),公共交通,高等教育等。对于各种商品和服务因质量不同而打的折扣系数完全是根据本文作者的感觉而定的。如果这一估计是正确的,1995年中国的GDP就为13750亿美元,人均1145美元。这一估计结果比文献上大多数用购买力平价对中国经济实力的估计要低一些。如果我们只考虑可贸易商品,把诸如住房,劳务这样的不可贸易商品剔除出去,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的估计值1993年底大约

6、为1∶7,1994年底为1∶7.3,1995年底为1∶7.5。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的估计过程大致如下。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把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进出口分为22类共98章。我们从这98章中选出56种商品,对它们的在中美两国市场上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在取样时,我们考虑了各种商品的重要性(权数)和它们价格的可获得性。必须声明我们的取样和估计是相当随意的,因此是不系统的。二、相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之变化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如果用π$和πRMB表示美国和中国t期

7、的通货膨胀率,Et表示t期汇率,则相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示为:相对购买力平价的要旨是,汇率变动是由中美两国之间相对通货膨胀率决定的。如果中国通胀率大于美国通胀率,则人民币应该贬值,反之则人民币应该升值。中美两国通胀率的变化与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显然不符合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图2)。在80―84年,90―91年间美国的通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胀率,其余年份中国的通胀率高于美国。当中美两国通胀率之差为负时,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如相对购买力理论所言而下降(币值上升),反而上升(币值下降),如81―84年,90一91年(见

8、图1)。在人民币升值的年份,中美两国的通胀率差却为正,如95年和96年。美国1994―1996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大约为3.0%,而中国这三年的平均通胀率为14.3%,比美国高出11%。给定其它条件不变,相对购买力理论预测1994―1996年人民币应该每年贬值11%。实际上这三年中人民币名义汇率是在不断升值的。可以说,在80―96这十七年间,购买力平价理论基本上不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如果将时滞考虑进去结果也是一样:用中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基本不能解释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