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

ID:11149440

大小:6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_第1页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_第2页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_第3页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_第4页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融危机制造业论文:论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摘要: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201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企业存在劳动生产率偏低、研发投入不足、“大企业病”、工资推动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应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继续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行企业扁平化组织变革,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实施有效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数据显示,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17.01%,均低于2005~2010年

2、的平均增长率21.35%和22.37%,特别是营业收入的增幅下跌较多。相比之下,利润总额比上年猛增26.63%,扭转了上年利润同比下降的情况,且高于2005~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19.23%。进入门槛值的增长幅度为-14.49%,这是自2005年第一次推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以来,5年间入围门槛值首次出现下降(5年间入围门槛值的平均增长率为15,53%),也充分说明国际金融危机延缓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扩张步伐。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增幅减缓,而利润总额大增,这反映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在不同年份有所不同。在《财富》2010全球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公司呈现出逆势上

3、扬的良好局面。中国大陆共有43家企业入围,比上年多9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除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外,第二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而去年退出世界500强的中国计算机生产企业——联想集团,今年仍在世界500强的门槛外徘徊。    一、2010年我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生产率偏低  虽然我国制造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发展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劳动力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制造业整体素质与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滞后于其规模扩张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及附加值偏低。这仍是高速成长下的中国制造业所无法掩饰的问题。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制造业劳动

4、生产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我国制造业发展状况的特点被概括为“两高一低”,即制造业增长速度高,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低。这种“两高一低”的现状,一方面说明我国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制造业下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将是一个突出的制约因素。    (二)研发投入不足  我国制造业之所以长期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较少。以信息产业领域的核心部件集成电路为例,我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而在我国申请集成电路专利最多的是日本

5、企业,占43.5%,其次是美国,占15.8%,居第三位的韩国占13.9%,而国内本土企业申请的仅为8%。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制造业企业迅速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践均表明,越是对现代化的先进制造业而言,自主创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越是关键,而在自主创新体系中,占首位的因素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这个结论虽然早已被证实,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一直是没有有效解决的问题。在产业和企业层面,我国在研发经费的投入上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是相距甚远。如,国际上大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一般在5%左右,甚至在10%~15%,而我国企业中除了华为等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达不到5%

6、的水准。即使以我国制造业500强企业来看,同样离这个标准较远。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统计,2005~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研发投入比重分别为1.88%、2.29%、2.41%、2.13%、1.95%、2.03%。    (三)受到“大企业病”的困扰  国内外许多案例表明,“大企业病”是影响制造业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顽症之一。机构臃肿是“大企业病”的基本特征。纵观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大企业病”正是不少世界知名企业由盛而衰甚至走向消亡的主要原因。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除战略失误和成本过高外,其已经表现出深入骨髓的“大企业病”,这也是通用汽车走到今天的根本原因之一。与

7、欧美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早地染上了“大企业病”。不少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的企业也未能幸免。以长虹集团为例,其“大企业病”表现为:企业组织结构膨胀,管理层次增多,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长虹集团由于长期把自己当成了“大公司”,长虹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人员配置都是按大公司的运营模式来安排的,中层干部从130多人增加到330多人,不但有“二级中干”,还出现了“三级中干”。而从国际上看,长虹不过是个中小公司。    (四)工资推动成本上升  伴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高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