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

ID:1115323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_第1页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_第2页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_第3页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_第4页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哲学视角之某市林业发展第一章生态哲学与林业发展当前,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其特有的制度建设,造成了以鼓励消费和奢侈浪费来维持生产规模,以过度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社会发展模式,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对立,各种生态环境要素只是生产原料,以是否能产生利润确定其价值。人类毫无节制地开发自然界的矿藏、石油、天然气和水资源,任意垦殖砍伐草场森林资源,大规模地污染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生存发展问题,引发了人类深刻的反思

2、。生态哲学正是从人、自然、社会角度全面系统思考三者关系,指导人们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哲学体系,林业发展作为实践生态哲学的主体,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作用。1.1生态哲学的兴起及其内涵生态哲学源于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反思,得益于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哲学的观点告诉我们:人类不过是自然世界中一种普普通通的生命单元而已人类并没有可以凌驾于其他自然生命体之上的权威,更没有依凭自我的欲望、意念来裁决自然的权力。换句话说,人类无法成为自然的中心,而只有可能参与到一种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圈中去,人类中心主义、技术中心论立场被毅然否定,

3、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中心论的观念脱颖而出。1.1.1生态哲学的兴起人类敲响了地球的丧钟,于此同时,地球也正在敲响人类的丧钟。地球上过去没有放射性的地方现在都有了,核爆炸的危险残留物已比比皆是,核工厂已越来越多;每个大城市上空都弥漫着有毒的烟尘;在全球范围内均已从母乳中检测到致癌的化学合成剂;大片大片的森林被砍伐,破坏了生态龛及大量物种。①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传统现代化模式是一种非生态的因而也是一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它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特点,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忽视了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

4、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忽视了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形成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三高一低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沙漠化、植被减少、水旱灾害等生态破坏问题。人类习惯于认同表象,而不是事实。这种依赖于主体性权威的情绪一旦蜕变为理性,便愈发不可收拾。事实表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在步入一个人类足以吞噬自然的境地。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生产力得到长足发展,人类在享受着通过掠夺、征服自然界所带来物质生活之外,也在面临、承受着与自然界对立所

5、形成的种种危机,反思产生于危机,我们该如何面对危机,该如何面对自身?生态哲学应运而生。197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只有一个地球》一书,是当时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委托,为大会提供的一份非正式报告。这份报告就认为,应该指出的事实是:在人口、能量和资源的消耗、城市化和消费的要求上,以及由此引起的污染问题,目前都在急剧增长。这样就使掌握技术的人类,正在经历着改变地球上自然体系的过程,而这种改变过程,却又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可能是无法挽救的。①在这一状况下,绿色运动应运而

6、生,绿色运动成为早期生态运动的特定称谓。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一种旨在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健全乃至重建人类与自然之关系的运动悄然兴起。它把矛头直指现代性社会的立基之本支撑科学主义大厦的工具理性逻辑,嘲讽在现代性社会中,人类与自然形成的所谓新型关系:全球变暖,臭氧层损耗,物种灭绝,森林毁坏这一切有个共同的原因:人类文明与地球的自然平衡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②欧文•佩基(C.Oe;~114°34′,北纬39°03′~40°44′之间,居全省北端,黄土高原东陲,毛乌素

7、沙漠的东缘,永定河上游,是屏障京津风沙的前哨,治理京津水利的源头。全市辖七县四区,到2004年总人口达311.93万,其中农业人口165.99万,农村劳动力71.8万,农民人均纯收入2464元。全市总土地面积14112平方公里(2116.83万亩),其中耕地530万亩,果园16.3万亩,林地320.13万亩,可养殖水面3.32万亩,草山草坡面积550万亩。大同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的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气温变化大;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大风,少云,日照充足。大于等于10

8、°C积温为2774.4~3011.3°C,无霜期100~150天,年降水量38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1600~1892毫米,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该区土壤类型较多,大部分为栗钙土、栗褐土,其余有山地褐土,高山草甸土,还有黄绵土与盐碱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