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

ID:11154303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_第1页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_第2页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_第3页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_第4页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湿地生态退化分析与恢复探讨--以白龟山库区为例关键词: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退化;湿地恢复;白龟山水库摘 要:白龟山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于湿地及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原因,白龟山库区湿地存在着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以及水体污染等生态退化问题,应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生态林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山水城市”建设、保护区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加强湿地恢复。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保护物种基因等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新领

2、域[1-2]。白龟山库区湿地于2007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平顶山市主要的饮用水源地,其自然生态系统在淮河流域上游地区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淮河上游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压力和人为活动干扰不断增大,白龟山库区湿地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压力。因此,加强对白龟山库区湿地的保护、管理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湿地保护区概况1.1 地理位置及土地利用状况白龟山库区湿地位于平顶山市区中心西南约6km

3、处,地理坐标在北纬33°42′14〃—33°46′16〃、东经113°02′31〃—113°14′45〃之间,地处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沙河支流上,由库区河汊、河滩湿地组成。保护区总面积为7790hm2,东西长20.9km,南北跨度7.4km,其中有林地420hm2、滩地1170hm2、水域6200hm2。  1.2 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气候特征: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6—8月份盛行南风或偏南风,其他月份均为东北风、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5m/s。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温度43.4℃,极端最低温度-19.7℃,年均降

4、水量650~800mm,无霜期214d。  地势:白龟山水库北侧和西北侧为低山丘陵,东侧为平原,水库由北侧的低山、西部的丘陵、南部的顺河坝(长16.2km)、东部的拦河坝(长1.46km)围成,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水文特征:水体主要来源为上游沙河水,澎河、应河、大浪河等入库河流是主要补给河流。水库汇流面积1380km2,水库占地70km2,总库容6.49亿m3,常年蓄水量为2.5亿m3。  社会经济条件:保护区东北紧邻现代化新城区,西南部是传统农业区,东南侧分布有电力、建材等工业企业。保护区周边分布有2区1县7个乡镇28

5、个行政村,人口密度大,周边经济发展对水库的依赖性极强。  1.3 生物多样性特征保护区主要生态类型有湿地、森林、灌草丛和农田,区内物种丰富,分布集中。据调查,保护区内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39种,其中鸟类186种、兽类20种、两栖类10种、爬行类23种。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鸳鸯、大天鹅、小天鹅、苍鹰等23种。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86种,属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8种。从鱼类区系组成情况看,以中国江淮平原鱼类为主,其次是南方热带复合体鱼类,分属5目12科。

6、  区内植被类型可分为落叶阔叶林、灌草丛、湿地草甸、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5个植被型、16个群系。有维管束植物67科186属391种,约占全省植物总种数的8.7%。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10种,占河南省蕨类总科数的20.7%,总属数的8.6%,总种数的4.9%;被子植物61科180属381种,占河南省植物总科数的38.6%,总属数的17.2%,总种数的9.1%。  2 湿地生态退化特征及影响因素2.1 湿地生态系统受损,生物多样性下降近年来,由于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湿地生态功能受损,是白龟山库区湿地生态退化的重要特征。湿地及周边土地

7、利用变化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平顶山市新城区建设。新城区建设紧邻库区湿地实验区的北部,部分湿地、耕地、荒草地及坑塘等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的变化直接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严重威胁湿地及生态交错带的生物多样性。如新城区西侧滍阳镇大量湿地被建筑垃圾填平,生物多样性消失殆尽。为了景观美化并改善新城环境,新城区沿库岸栽植了栾树、桂花、银杏、雪松、女贞等10余种绿化树种,但原来由构树、苦楝、黄荆、酸枣、水柳、黄背草、茅草、臭草、芦苇、连线草等组成的天然乔灌草植物群落被完全破坏。人工栽植的植被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差,需要经常喷洒杀虫

8、剂,不仅危害非靶标动植物,而且农药残留污染土壤,并随降雨径流进入水库,造成水体污染。另外,道路作为一种典型的人工干扰廊道,不仅直接占用土地,使自然生态系统面积减少,原有土地利用方式转化为人工裸地,而且噪声、废气和水污染以及人工灯光也会造成生境破碎化和生态系统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