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

ID:11156778

大小:548.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_第1页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_第2页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_第3页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_第4页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前言本标准是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4589:1984《塑料燃烧性测定:氧指数法》,结合纺织品的特点,对国标GB5454-85进行修改,其主要技术内容、试验方法程序与国际标准一致。本标准继承了前版的主要技术内容,并对标准的名称、章节的编排及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和编辑性修改,增加了"前言",取消了附加说明,并将其内容并人前言中。本标准名称修改为《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第1章范围中增加本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在什么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内容,测定范围增加"包括单组分和多组分"。本标准增加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增加3个名词和4个名词的对应外文词,增加第5章"试验人

2、员的健康与安全"。第6章将"仪器"修改为"设备和材料",其内容作了编辑性的修改,增加一节"气体减压计"。第7章将"试样"修改为"试样及调温",裁样数修改为"对于一般织物经、纬向至少各取15块",删掉"试验熔融性纤维制成的织物时,要缝上三根8~11Nm玻璃纤维……"制样试验方法。"试样平衡24h以上"修改为"视试样薄厚调湿8~24h,待吸湿平衡"。第8章增加"初始氧浓度的确定"、"升一降法","极限氧指数的测定"代替原标准6.7条。本标准第9章,氧指数计算增加"K值系数确定表"、"氧浓度间隔的校验"、"精密度"三节。本标准增加"附录A氧浓度的计算",将"附录A参考件"名称改为"附录B

3、",增加"附录C设备的校正"和"附录D典型试验结果示例"。本标准于1985年首次发布,1995年修订。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5454-85。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纺织总会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纯秀、赵淑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Textiles-Burningbehaviour-OxygenindexmethodGB/T5454--1997eqvISO4589:1984代替GB5454-851、范围本

4、标准规定试样置于垂直的试验条件下,在氧、氮混合气流中,测定试样刚好维持燃烧所需最低氧浓度(亦称极限氧指数)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类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本标准仅用于测定在实验室条件下纺织品的燃烧性能,控制产品质量,而不能作为评定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或只能作分析某特殊用途材料发生火灾时所有因素之一。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

5、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6529-86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续燃时间afterflametim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3.2阴燃时间afterglowtime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3.3损毁长度damagedlength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3.4极限氧指数LOI%limitingoxygenindexLOI%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4、原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

6、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5、试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纺织材料的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气体,具有一定毒性,会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可将测试仪器安装在通风柜内,每次试验后排除烟雾和烟尘,但在试样燃烧过程中要关闭通风系统,以免影响试验结果。6、设备和材料6.1氧指数仪(见图1)。同等效果的仪器也可使用。图1氧指数测定仪装置示意图1一燃烧筒;2一试样;3一试样支架;4

7、一金属网;5一玻璃珠;6一燃烧筒支架;7一氧气流量计;8一氧气流量调节器;9一氧气压力计;10一氧气压力调节器;11、16一清净器;12一氮气流量计;13一氮气流量调节器;14一氮气压力计;15一氮气压力调节器;17一混合气体流量计;18一混合器;19一混合气体压力计;20一混合气体供给器;21一氧气钢瓶;22一氮气钢瓶;23、24一气体减压计;25一混合气体温度计6.1.1燃烧筒:由内径至少75mm和高度至少450mm的耐热玻璃管构成。筒底连接进气管,并用直径3~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