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ID:11164490

大小:10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0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_第1页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_第2页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_第3页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_第4页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档案编号: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摘要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五四时期的特定精神,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摆脱了旧时格律的束缚而趋于自由诗,在诗歌的魅力与独创性上,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有着重要地位的,因此,有必要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研究。关键词:郭沫若浪漫主义革命理想目录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3(一)浪漫主义的内涵3(二)浪漫主义的发展3(三)郭沫若对浪漫主义的新注解4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背景分析5(一)不屈的强者与逃避的弱者5(二)叛逆的青春与传统的道德5(三)理想的失落与身份的迷茫6(四)自由主义与五四精神的结合体7三、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独

2、特之处8(一)郭沫若诗歌有强调现实社会的一面8(二)郭沫若诗歌有宣传革命理论的一面9(三)郭沫若诗歌有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面10(四)郭沫若诗歌有讽刺社会弊端的一面11四、结论11参考文献12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使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郭沫若界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突出特征。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郭沫若的作品高举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从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大量汲取营养,从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束缚,开始发挥自由的想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并

3、从内容、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这一切都构成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研究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一)浪漫主义的内涵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

4、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浪漫主义受到了启蒙运动的理念影响,也吸收了中世纪文化复古的艺术成分。(二)浪漫主义的发展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史上掀起了一股在作品中重视情感与想象力的文艺思潮,习惯上人们按其政治与思想主张,分为阻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派消极浪漫主义和以拜伦、雪莱为首的宣扬革命积极意义的积极浪漫主义。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始终以诗为武器,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批判和嘲讽,诗中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最典型

5、的是「湖畔派」的出现与发展。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五四以后,我国诗人徐志摩、郭沫若等人也立足于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三)郭沫若对浪漫主义的新注解中国的现代新诗工程之特殊性是处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外国诗歌浪潮的纠结性。早期诗人意识到欲建立新诗范式,就必须彻底反叛旧诗传统。这种反叛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新诗建成一个与新时代精神共同跳动的文学样式,因此,新诗体式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诗歌传统且异常牢固的社会里,要想唤醒国人的新诗构建意识,就

6、必须首先唤醒国人的个体,即自我主体意识,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中国新诗便与重估人的价值紧紧抱在一起。因此新诗对现代个性的诉求,对情感的推崇,对个人精神的张扬,必定要产生更能容纳时代洪流的形式,同时,这种形式的形成和发展趋于成熟则会有助于促成自我主体意识的唤醒。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言说方式与审美思维被一股脑儿地推翻,早期诗人只好把目光投向国外,通过对国外诗歌资源的整合、吸收,从而达到建构中国新诗范式的目的。在吸收和整合中,他们强烈地推崇主观、情感、非常个性化的抒写,以期完成时代赋予的启蒙和新诗范式构建的任务。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浪漫主义诗歌的介绍

7、、创作就深刻地反映出这样一种背景。惠特曼的译介、“尼采热”都可以从这个背景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中国诗歌传统和外国诗歌样式的疏离、纠葛是现代新诗史上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它制约并决定了早期诗人对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期待视野。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背景分析(一)不屈的强者与逃避的弱者在胡适等初期诗人探索的前提下,郭沫若毅然接过胡适所开创的自由诗体并将自由诗拓宽成河,逐渐成汹涌之势,尽管郭沫若在后来对浪漫主义持着三心二意的态度,但是自由诗体一直是他诗歌写作的主要形式载体。自由诗体在五四时期成为最主要的诗歌形式是有着必然性的: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