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ID:11165617

大小:4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_第1页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_第2页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_第3页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_第4页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全国2010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的(B)1-3A.《怎样编制课程》B.《课程》C.《课程编制》D.《理解课程》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是著作(B)1-10A.《潜在课程论》B.《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C.《现代课程论》D.《实践:课程的语言》3.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

2、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了“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其中“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B)1-17A.教师B.学生C.教材D.环境4.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B)1-26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论》D.《教育漫话》5.“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以上表述揭示的教学原则是(A)1-40A.教学的教育性B.教学的直观性C.教学的循序渐进D.教学的因材施教6.那些在课程变革过程中被学校和社会有意或无意排除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的课程,称为“虚无课程”。这是思考课程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由美国课程论专

3、家提出,他是(B)1-56A.古德莱德B.艾斯纳C.斯腾豪斯D.奥利瓦7.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2-77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8.与课程教材的结构体系相匹配,在教学设计上,布鲁纳主张(B)2-94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9.原有观念在概括程度、包摄范围上高于要学习的新观念,新学习的观念被纳入较高的上位观念,并与之发生相互作用,这类学习是(B)2-104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10.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曾对讲解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展开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式各有利弊

4、。但一般的看法是,课堂教学应以(B)2-111A.发现式学习B.讲解式教学C.合作学习D.自主式学习11.与传统教学论中那种只注重智力或知识的发展相比,赞可夫的教学新体系实现了教学目标上的转换,这就是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A)2-128A.一般发展B.特殊发展C.全面发展D.个性发展12.人本主义教育家在教育目标上为之心仪的目标是(D)2-138A.创造性发展B.潜能的发挥C.人格的完善D.自我实现13.斯腾豪斯所提出的“生成性目标”在价值取向上实际是追求(B)3-166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工具理性1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D)4-1

5、98A.示范B.显示C.展示D.口述15.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C)2-95A.奥苏贝尔B.赞科夫C.布鲁纳D.皮特斯16.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为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这就是(B)5-211A.课程要素B.课程组织C.课程结构D.课程目标17.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这种课程组织的标准称为(A)5-212A.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螺旋性18.以文化知识(科学、哲学、艺术)为基础,按照一

6、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这种课程类型称为(D)5-215A.要素课程B.综合课程C.经验课程D.学科课程19.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课程称为(A)5-245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20.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是(D)5-263A.道尔顿计划B.文纳特卡计划C.先行计划D.凯勒计划21.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B)6-271A.课程计划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采用22

7、.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这是课程实施的(C)6-274A.拒绝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忠实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23.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称为(C)7-310A.目标本位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24.对课程或教学计划实际效用的评价,称为(A)7-311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质的评价D.量的评价25.把课程视为“符号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这种课程研究的范式称为(B)8-333A.课程开发范式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