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ID:11166257

大小: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0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_第1页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_第2页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_第3页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_第4页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1-17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海尔的国际化经营之路——从国际化到全球化的思考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的一片空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蓝色的海尔旗交相辉映,在此由海尔集团投资3000万美元,占地44.5万平方米的生产中心举行了奠基仪式,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主持了剪彩仪式。这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最大的一笔投资,标志着海尔国际化战略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年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流下来,开始了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土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2001年海尔集团耗资5

2、00万美元在意大利并购了当地的一家工厂,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在其所在地区聚集了世界著名的家电制造厂商,如惠尔浦、扎努西、欧成盛等,在这些名牌的拥簇下,海尔开始了在欧洲大陆生产家电的历史,再一次展现了海尔争创世界名牌的决心。伴随着海尔兄弟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登陆,来自中国美丽海滨城市青岛的海尔集团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赞誉。1999年12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公布了“全球30位最具声望的企业家排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位居第26位,这是目前中国企业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的最具影响力的美誉。2000年2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CONFORT

3、EC家电展上,海尔品牌被世界三大信息公司之一的欧洲GFK公司列入欧洲名牌行列。据《福布斯》杂志刊登资料表明,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竞争力居世界第六位;据2001年欧洲Euromonitor统计公布,全球冰箱品牌排名,海尔雄踞第二,全球洗衣机品牌排名,海尔雄踞第三。海尔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排头兵,是什么促使海尔有如此大的发展,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海尔的明天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海尔。国际化●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海尔集团由17年前员工不到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到今天拥有员工3万人,销售收入600亿人民币,产品远销世界上160个

4、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企业,所走过的路可谓坎坷艰难。海尔的17年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84年至1991年,名牌战略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增强质量意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海尔用了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做好冰箱一个产品。1988年海尔摘取了中国冰箱行业历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名牌战略初步成功。通过做冰箱积累了一套管理经验,形成了“OEC”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人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992年至1998年,多元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整体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名牌战略成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战略创新和转移。按“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战略指导

5、思想,发挥海尔文化的优势,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扩张,由一个名牌产品发展成为全部系列家电名牌产品群,增强了企业的整体实力。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1998年开始进行国际化战略。在国内家电行业尚处于一片混战状态时,海尔领导人张瑞敏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即“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与狼共舞”-8-。这个阶段旨在增强国际化的核心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尔产品、品牌和文化的扩张,以冲击世界500强和创世界化的海尔品牌为目标。1998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为108亿,其中出口6000万美元;1999年销售收入为212亿,出口1.38亿美元;20

6、00年销售收入为406亿,出口2.8亿美元;2001年销售收入为600亿,出口4.2亿美元。上述数据已经清楚地体现了海尔国际化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然而,这仅仅是数据上的简单分析,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海尔的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我们会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经验。●国际化的目标张瑞敏1997年3月在上海出席国际商会大会时说:“海尔一直注重于‘国际化的思维,当地化的行动’,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把全球作为市场。”他站在宏观的层次上把世界经济格局分为十大经济协作区,由此确定了“三分天下”的市场全球化战略布局,即“三个1/3”的构想: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国

7、外销售1/3,国外生产国外销售1/3。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国际化的海尔是世界各地本土化海尔的集成,即由中国海尔、美国海尔、中东海尔、欧洲海尔等组成世界的海尔,其最终目标是要创世界名牌。到2001年为止,海尔已经在美国、欧洲、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伊朗、菲律宾、南斯拉夫等13个国家建立自己的工厂,在当地实行本土化生产和销售。2001年美国海尔全年的营业额预计将超过1.5亿美元,而美国松下达到同样的目标则用了10年。在国内除了青岛平度特种冰箱出口基地外,海尔集团在大连出口加工区新建一个工业园,专门从事出口定单的生产。目前,海尔的主打产品冰箱、冷柜、空调

8、、洗衣机的出口量均占到总产量的20%。可以说海尔离三个1/3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国际化的原则海尔在进行国际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