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

ID:11169851

大小:2.95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7-10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_第1页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_第2页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_第3页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_第4页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音乐简史与名作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章“五·四”前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公元1912-1949年)一、工农革命歌曲在此时期的作用和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由于英、法、美等国对中国的瓜分,清政府对内的疯狂镇压,中国大地、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处于一个停顿阶段,公开的演唱、演奏活动已是了了无几,民间的音乐活动仅限于“堂会”和“红白喜事”以及“礼仪”活动中,值得提出的是工农革命歌曲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发展,虽然这些歌曲为数不算多,曲调为集体或非组织性的编写,或为填词(民歌填词),但唱出了工人阶级的团结,号召工农团结起来,打倒列强,成为了革命的有力武器。例:通过填词的《两只老虎》。二、此时

2、期有影响的音乐社团“五·四”以后,文化艺术界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和推动,新型音乐社团和现代音乐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得到了发展。如:1)、北大音乐研究会(1919年1月正式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新型音乐社团,建社宗旨为“研究音乐,陶养性情”。该校校长蔡元培任会长,20年3月该会出版了《音乐杂志》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音乐期刊(月刊)共出了15期。2)、中华美育会,由吴梦非,半子恺等人发起,1919成立于上海成员为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师和美术教师经常举办讲同会等活动,共刊行了七期会刊《美育》。3)、大同乐会(1920年于上海成立)1918年“琴瑟乐社”20年改为“大同乐会”,自秘寄旨是“研究

3、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国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实际为封建复古色彩较深的社团。三、民间音乐阿炳(华彦均1893-1950)四、专业单位教育的发展“五四”时期,我国新式的专业音乐教育以致法欧洲体制、反对封建乐教、反对国粹的姿态出现了。这时期重要的音乐教育机构有: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音乐科(1920年成立)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0年12月成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1920年成立,1922年改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等等北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成立了(1926年)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比较大,制度比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机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最初称为“国立音乐院”

4、,至1929年才改为此名)等等。(这音乐教育机构的办学方针,虽然大多数仍因袭过去北大音乐研究会所提出的”兼容并包“而设有国乐方面的课程,但是,实际上它们主要都是参照欧美的音乐教育体制,以传授西洋音乐的知识和技能,为其主要的教学内容。)这时期在城市中音乐演出活动也渐渐活跃起来了。如:北大音乐研究会(北大音乐传习所)、北京艺专:以及后来的上海国立音专等韵,都先后组织过各种形式的音会。当时;这音乐会大多是综合性的,规模也不大。然而,这时期出活动对当时音乐教育的提高和音乐创作的发展,仍起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其次,这时期各大中学校的音乐社团以及教会学校也进行了不少音乐演出。此外,上海租界的

5、工部局管弦乐队也经常进行定期的交响音乐演奏会。外国的著名音乐家,如:克莱斯勒,海菲兹,加丽库契,夏列亚平等,也开始来我国进行旅行演出。总之,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下,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文化是开始全面建立起来了,全国各大中城市的人民音乐生活也比过去有了显著的深刻的变化。五、专业音乐创作的概况和本时期的音乐家“五四”时期,进步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音乐家们为表现新的时代,新的思潮,开始感到了。有的作曲方法的不足。从而多方面的寻求、探索新的创作方法。歌曲,是这一时期专业音乐创作中最为发展的一种体裁。主要的歌曲作家有肖友梅、赵元任、黎锦晕等人。此外,在当时北大音乐研究会的。《音乐杂志

6、》、上海中华音乐会的《音乐季刊》、傅颜长等人办的《音乐界》这几个刊物上还发表了一些创作歌曲,作者杨仲子、陈仲子、傅颜长等人。器乐创作.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表现在刘天华的民族器乐方面。他根据自己长期的演奏经验,并吸收西洋先进的音乐技术理论,对二胡进行了改革。他的二胡独奏曲,在当时和后来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为西洋乐器写的作品,但数量很少。而且,一般都缺乏清楚的音乐形象技巧运用也远不够成熟,沿用西洋手法比较生硬。理论著作方面,这一时期开始有人用科学方法,对中国音乐理论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把中国古典音乐介绍到西欧去,贡献大的是王光祈。1)、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肖友梅

7、(1884-1940年)肖友梅,是我国现代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教育互作,在其全部韵音乐活动中占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他为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肖友梅生于1884年,是广东省中山县人,早年随父在澳门时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01年(17岁)就赴国外留学,曾先后入东京音乐学校,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学习教育学)。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和研究,在德国学习期间曾获哲学博士学位。1920年归国后,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