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情境,缘景明情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

ID:11170165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_第1页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_第2页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_第3页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_第4页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置身情境,缘景明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学习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重新构造诗人描绘的意象和画面;2.抓取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学习方法:1.仔细阅读赏析指导,概括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意义;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实践这两种方式在鉴赏诗歌中的运用。学习时间:一课时一、仔细阅读赏析指导,回答下面问题。1.置身诗境最重要的手段是什么?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最重要的手段是联想与想象。要重现诗歌画面的任务,将自己置身其中。2.“缘景明情”,是什么意思?通过把握诗歌的意象,连缀成画面,把握意象特征,分析诗人的情感。3.用一句话概括出“置身诗境,

2、缘景明情”的要点。抓取其中的主要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重现诗中画面,将自己置身其中,感受景物特点,去感悟作者的情怀。4.在运用这一方法时,都需要注意不同诗歌的哪些特点?要注意的特点有:①有的诗歌跳跃性较大,需要我们展开联想去补充画面;②有的诗歌;③有的诗歌以景语作结。阅读王维的《新晴野望》来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6本诗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可以连缀成怎样的画面?置身情境,体会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

3、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便再现了雨后新睛,空气中无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的情景。中间两联,写纵目四望,周围是一片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这在平时都不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有层次,有格局

4、,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在最后两句中,他又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登岳阳楼》与《旅夜抒怀》比较阅读学习目标1.背诵这两首诗。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3.学会通

5、过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句缘景明情。重点难点重点:6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一课时在必修三这一册教材中,我们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学生齐背,然后说说看,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外两首诗——《登岳阳楼》和《旅夜书怀》,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

6、作者什么情感。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比较意象问题一:这两首诗是怎么写“洞庭湖”和“长江”的,用你自己的话把诗句表现的画面描绘出来,并感受这些诗句在营造意境上的异同。《登岳》——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旅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遥望原野,晴朗的夜空,远处天与地连成一线,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

7、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意境之同:雄奇阔大,宏伟壮观。6意境之异:《旅夜》诗中有孤寂之感,而《登岳》诗中没有。问题二:这几个句子中在营造意境上,表现力最强的字分别是哪个?分析“坼”和“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分析“垂”和“涌”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

8、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