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

ID:11172965

大小:10.35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7-10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_第1页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_第2页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_第3页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_第4页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篇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冰川与冰缘地貌PhotographbyPeterL.Kresan第一节冰川的形成与演化一、雪线与成冰作用(一)雪线雪线是是固态降水的零平衡面(年降雪量=年消融量),也常年积雪区的下界。雪线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地貌的综合作用。因此,最有利冰雪积累的是海洋性气候(丰水,凉夏)区的阴蔽凹地。(二)成冰作用变固态降水为冰川冰,再发生流动、形成冰川的一系列作用称成冰作用。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冰川积累区与消融区Photographfrom:http://www.nwnu.edu.cn/jpkc/jpkc1/2004/zrdl/zi

2、ran.files/frame.htm46次课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二、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主要靠内部塑性变形和块体滑动完成。冰川运动速度大小,主要依靠以下因素:冰川或冰面坡度:坡度越大越有利于冰川运动。PhotographbyPeterL.Kresan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冰川厚度:雪线附近冰川最厚,运动速度也最大,冰川体中部运动速度大于外侧。时间:冰川运动速度夏季大于冬季,白昼大于夜晚。46次课1、悬冰川一般呈斑点状悬挂依附在山坡上,规模小,冰体厚度小,面积小(小于1km2)。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较灵敏,如图。三、冰川类型及其演化(一)

3、山岳冰川Photofrom:www.nationalgeographic.com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2、冰斗冰川广泛分布于各冰川作用区,规模不大,源头为冰斗。形似围椅状,后壁陡,朝向山坡一面开口,常为冰坝所阻。冰体越过冰坝呈舌状溢出。右图为退缩中的冰斗冰川。Photofrom:www.nationalgeographic.com46次课3、山谷冰川冰川沿谷地呈线状分布,规模较大,长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以上.,厚度多为数百米。以雪线为界,有明显的冰雪积聚区和消融区。像河流那样顺谷而下,沿途可纳分支冰川,成更

4、大的复式冰川,树枝状冰川。PhotographbyPeterL.Kresan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4、山麓冰川由巨大山谷冰川或复式冰川流出山口,在山麓地带冰舌扩展或相互汇合成一定宽度冰体。(中国冰川多属于此类,主要是在西北、天山、青藏高原、滇北等地)。PhotographbyPeterL.Kresan5、平顶冰川属于山岳冰川向大陆冰川过渡的一种冰川类型,分布在起伏和缓的高原或高山夷平面上。如我国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冰岛等。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二)大陆冰川分布于两极、格陵兰等地。规模大,中央为冰雪积累区,边缘为消融

5、区,运动中要依靠冰川自身巨大厚度所产生的压力,自中心向四周,通常不受下伏地貌的制约。PhotographbyYarPetryszyn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冰川发育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积雪区面积、固态降水量(生长、衰退)。冷的地方,在雪线以下众多山岳冰川连成一片,可以成为大陆冰川。温暖的地方,雪线以上大片大陆冰川解体,可以变为山岳冰川。冰川进退演化常有一定周期性。冰川向前生长冰川消融与后退(现今冰川舌末端已经退到1975年位置的后面)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PhotographbyPeterL.Kresan第二节冰蚀作用与冰蚀

6、地貌一、冰蚀作用(一)挖蚀冰川自身重量和冰体运动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使得底床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石块挖起,与冰川冻结一起带走。(二)磨蚀由冰川对冰床产生的巨大压力引起。因挖蚀作用产生的碎屑。冻结于冰川的底部,成为冰川对底床进行刮削,锉磨的工具,从而形成较细的冰碛物。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二、冰蚀地貌(一)冰斗、刃脊、角峰Photographfrom:www.nationalgeographic.com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1、冰斗围椅状,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处的冰坎组成,通过

7、发展,在谷地源头多冰斗汇合,冰坎往往不明显或消失,此时,称为围谷或冰窖。46次课2、刃脊斗壁后退,二个冰斗或冰川谷地间的岭脊不断下降,最终薄陡,刀刃状锯齿形山脊。Photographfrom:www.nationalgeographic.com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3、角峰不同方向多个冰斗后壁后退,成棱角状陡峻山峰。由于坡陡,上部冰雪难停积,外力以冻融风化,雪崩,冰崩作用为主,陡直,中下部主要是冰川雪蚀霜冻作用,导致内凹。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46次课Photographfrom:www.nationalgeographic.c

8、om(二)冰川谷与峡湾1、冰川谷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在主支冰川汇流处,主冰川更厚,冰蚀更强,则槽谷也更深,冰川衰退后,支冰川谷悬挂在主冰川谷之上,称悬谷。地质地貌学·下·第五章Photog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