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

ID:11175377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_第1页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_第2页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_第3页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_第4页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286综述钚●主垦苤查生旦第l5卷第4期ChinJBloodTransfusion,August,2002,Vo1.15,No.4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程度探讨赵桐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关键词:骨髓移植白细胞抗原基因分型/HLA血清学分型/}{LA中图分类号:R4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549X(2002)04—0286—03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HLA基因分型技术日趋成熟.由于HLA基因分型方法比传统的HLA血清学分型方法准确,

2、故已取代后者并被广泛用于骨髓移植中的HLA分型.根据HLA基因分型的精细程度,一般被分为低分辨分型和高分辨分型两种.低分辨分型是指被鉴定的等位基因相当于HLA抗原分解物(split)水平,即通常所说的HLA亚型(即组基因).在wH0基因命名中,HLA亚型相当于星号后2位数的水平.高分辨分型是指精确到核苷酸顺序水平,即wH0命名的星号后4位数.有临床资料表明,骨髓移植供者和受者的HLA—A,B,DR抗原相合程度越高,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D)的机会越低,移植存活率也高.对于骨髓移植,HLA基因分型要精细到什

3、么程度?是否分得越细越好?与HLA特异性抗原的对应关系如何?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临床上如何合理地选择骨髓供者,以期达到最佳移植效果,而且涉及到由无血缘关系的随机人群组建的骨髓库如何”恰如其分”地对供者做HLA基因分型.国际知名HLA专家,脐带血库创始人之一Rubinstein最近也提出,”骨髓移植HLA配型要配到什么程度才足够?”的问题.目前,中华骨髓库,中国国内大多数地方骨髓库以及临床骨髓移植也存在选择HLA基因分型精细程度的问题.为此,笔者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旨在为中国同道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骨髓移植HLA基因

4、配型标准提供一些参考.生相应HLA抗体,这些抗体是鉴定HLA抗原的基础.用于血清学分型的HLA抗血清,无论是同种抗体还是异种抗体,都是通过HLA抗原或HLA多肽不合的免疫刺激而产生,因此,不同的HLA抗原,反映出免疫学上的差异.而HLA基因分型是以受检者韵基因组DNA为检材,使用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或引物,通过体外扩增并鉴定特定的HLA基因片段.不同的HLA等位基因反映出遗传学上的差异,即DNA核苷酸碱基顺序排列的差异.因此HLA基因分型技术可以在DNA水平上鉴定全部HLA分子变异体,而HLA血清学分型技术只

5、能检测出其中一部分变异体.由于骨髓移植效果和供受者的HLA抗原配合程度有关,而HLA基因分型结果不能直接代表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被免疫系统识别的HLA抗原,因此两者间需要一个转换,以便赋予HLA基因分型结果以免疫学意义.为此美国国家骨髓供者计划(NMPD)和美国加州大学(uCLA)国际细胞交换计划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对比试验,建立起HLA等位基因和HLA抗原特异性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字典形式发表并不断更新.根据HLA字典2001,大约70%的等位基因确立了和抗原特异性的对应关系.其余30%尚未建立对应关系,不过他们

6、都属于基因频率<1/10000的罕见基因_2,临床应用价值较低.使用HLA字典,可以很方便地将HLA基因分型结果转换为HLA抗原特异性.1HLA等位基因和HLA抗原特异性的对应关系2HLA基因配合供者的数量远低于HLA抗原配合供者HLA血清学分型和HLA基因分型结果的生物学意义绝然不同.HLA血清学分型是使用HLA抗体鉴定淋巴细胞表面上的HLA抗原.HLA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在输血,器官移植或妊娠等过程中,被宿主免疫系统所识别,并产骨髓移植供受着”HLA配合”的标准,在两种HLA分型方法中不尽相同.从H

7、LA字典中可见,每种HLA抗原特异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但相应的HLA等位基因可多可少.比如HLA—DR10特异性只对应HLA—DRB1*1001一种等位基FⅧ:C合格率只有50%.改为每隔2h取血1次后,FⅧ:C合格率可达85%以上.5成效自1997年10月~2000年12月,本站利用流动献血车共接受无偿献血65040人次,通过对流动献血车血液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有力地保证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有效.例如,在开展献血者的HBsAg快速筛查前的1997年,血液检验结果合格率只达79.04%,其中由于HBsAg阳性淘汰

8、率达11.11%;1998~2000年开展初筛后合格率分别为89.2%,91.39%,93.70%,HBsAg阳性率分别为4.32%,2.0%,1.65%.采血人员手指细菌培养检测,2000年合格率达100%;采血环境方面,2000年献血车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95%;采血台面细菌数监测的合格率100%;近年来,我们采集的血液质量逐年提高,提供临床使用的血液从未因质量问题发生过医疗纠纷等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