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

ID:11178784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_第1页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_第2页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_第3页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运输平硐大型贯通测量技术实践陈彦文(广东高要河台金矿)摘要:通过建立矿区统一的独立Ⅳ等控制网和布设井下首级控制网为基础,使用J2经纬仪及增加测回提高测角精度,采用各种措施减少钢尺量边的读数误差,增加施测次数,及时调整中腰线等措施、使主运输平硐大型相向贯通测量精度远高于设计及规范精度要求,其经验值得推广。关键词:主运输平硐;相向贯通;控制网;测量精度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工程概述河台金矿高村矿床设计生产能力500t/d,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250t/d)于1989年元月投产,后进行二期工程扩建并于1994年1月投

2、产,云西矿床于1993年提交地质报告,探获金属储量18t,为尽快开发云西矿床并形成整体规模生产,降低运输成本,经过详细的技术经济论证,确定从高村至云西160水平贯通平巷,作为云西矿区出矿的运输通道。两矿区硐口与硐口之间全长2961m,高村已掘961m,云西已掘772.2m,还剩1227.8m尚未贯通。2贯通测量基础资料2.1矿区控制测量矿区测量基础资料由广东省原地矿局测绘大队1984年施测提供的5″网4个点。1985年719地质队为了满足测绘要求,从其N5点至老山头布设一条10″级线形锁。高村一期工程施工后,有色十建第五井巷公司

3、从719地质队10″网上布设两级控制点,其近井点仅满足图根点的精度。由此可知,控制点等级低,精度不统一,不能满足二期工程及矿山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我矿地测科于1989年利用上述控制点N5和老山头Ⅲ等补点,布设了一个由6个三角形组成的中点多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内补点的Ⅳ等独立控制网,并在Ⅳ等点上布设两条5″导线,作为高村与云西两个矿区的近井点(J21、J5),从而满足共用一个统一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其精度分别见表1与表2。表1平面坐标测量等级采差后单位权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边点位中误差Ⅳ52.16″1/65000—Ⅳ补点±1

4、.47″—±0.003表2间接高程测量单位:m水准路线正反坐标高差较差最大允许值实际闭合或附合最大允许闭合差实际超差个数最大较差最小较差最大较差最小较差J1~J550.25+0.16-0.008±0.113+0.079+0.0020J11~J1750.06-0.036-0.008±0.067-0.028-0.0030每km的中误差为M=±=±=±2.6cm。Ⅳ等网坐标的起算点老山头点是国家级的Ⅱ等网点,基线边的相对精度为1/266000。42.2井下基本控制导线高村矿区160水平已掘进的平硐工程,其基本控制导线是我矿1989年建

5、立Ⅳ等控制网点后从J21近井点联测的10″级导线;而云西160平硐工程是719地质大队1993年布设的10″级地面控制网联测的井下导线,精度低,不符合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的要求。为了达到同一网点和统一精度,从我们导出的Ⅳ等控制网J5上布设一条支导线,按5″导线要求施测,测得导线点A8的坐标及高程作为云西矿区的近井点。并再按10″级井下导线重测云西矿区已掘巷道的导线点,从而统一了井下测量的控制系统。3平硐掘进施工3.1施工要求1993年5月云西技改工程160主运输巷道由北京冶金有色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为了加快进度要求由两个施工队,分别从

6、云西与高村相互对掘。其中高村垂直矿体走向掘500m后向西拐,云西则同样掘520m向东拐,总体方位EN70º,全长1941m,设3个拐点。施工时间1993年12月至1995年5月。要求贯通点垂直方向偏差±0.2m,水平方向偏差±0.5m。3.2施工方法巷道规格2.2m×2.4m,单轨运输。穿越岩层主要为混合岩夹部分糜棱岩化片岩,岩石坚固性系数f=10~12,稳固性好,不用支护,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每天一个作业循环,手持凿岩机凿岩,人工出渣,手推车与电机车结合运输,压入与抽出联合通风。由于条件所限,掘进效率较低。4施工测量4.1测量方

7、案确定根据巷道贯通测量误差预计,水平方向偏差+0.48m,垂直方向偏差+0.138m。据此要求,所有测量均依据原国家黄金局颁发的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技术规范实施,其技术要求:①水平面观测:J2经纬仪10″等级测回法测回2次,半测回归零差25″,一测回2C互差20″,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12″;②边长观测:10″导线边长丈量2次,定线最大偏差10cm,尺段高差1cm,每次读数3次,估计最小值0.5mm,同尺各次较差3mm;③水准测量:Ⅰ级水准测量每km高差中误差±20mm,环线与附合线路长10km,使用S3水准仪,必须往返观测各一次

8、,其较差闭合差±,前后视距累积差1cm,黑红面读数差3mm,其所测高差5mm。在井下测量之前,对所用经纬仪、水准仪等进行检校,发现经纬仪的2C值达35″,超过要求而进行相应校正。4.2施工测量⑴中腰线测设施工与测量同时进行,每进尺40m标定一组中线,每隔20m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