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

ID:11179361

大小:12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中医内科学——血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血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血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中医内科学——血证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及源流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血证的源流  《内经》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

2、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二、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

3、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三、《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

4、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四、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

5、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二、血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血证的病位:根据出血部位,分属不同脏腑。共同的病机可以归结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类。病理性质:由火热亢盛所致者属于实证;由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则属于虚证。虚实常发生转化。如开始为火盛气逆,迫血妄行,但在反复出血之后,则会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或因出血过多,血去气伤,以致气虚阳衰,不能摄血。因此,有时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既是引起出血的病理因素,又是出血所导致的结果。此外,出血之后,离经之血,留积体内,蓄

6、结而为瘀血,妨碍新血的生长及气血的正常运行。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一)鼻衄  凡血自鼻道外溢而非因外伤、倒经所致者,均可诊断为鼻衄。  (二)齿衄  血自齿龈或齿缝外溢,且排除外伤所致者,即可诊断为齿衄。  (三)咳血  1.血由肺、气道而来,经咳嗽而出,或觉喉痒胸闷,一咯即出,血色鲜红,或夹泡沫,或痰血相兼、痰中带血。  2.多有慢性咳嗽、痰喘、肺痨等病史。  (四)吐血  L发病急骤,吐血前多有恶心、胃脘不适、头晕等症。  2.血随呕吐而出,常伴有食物残渣等胃内容物,血色多为咖啡色或紫暗色,也可为鲜红色,大

7、便色黑如漆,或呈暗红色。  3.有胃痛、胁痛、黄疸、癥积等病史。  (五)便血  1.大便色鲜红、暗红或紫暗,甚至黑如柏油样,次数增多。  2.有胃肠或肝病病史。  (六)尿血  小便中混有血液或夹有血丝,排尿时无疼痛。  (七)紫斑  1.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  2.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  3.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  4.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  二、尿血与血淋的鉴别  血淋与尿血均表现为血由尿出,两者以小便时痛与不痛为其鉴别要点,不痛者为尿血,痛(滴沥

8、刺痛)者为血淋。  三、咳血与吐血的鉴别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