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

ID:11180738

大小:8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0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_第1页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_第2页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_第3页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_第4页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编教育学 的产生和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a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1萌芽阶段代表人物: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杰出代表的诸子百家。古希腊以苏格拉底(提出与青年人对话的方式称为助产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先哲。2西方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著作是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3汉初《学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原则。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体现了启发性原则。(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成阶段。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班级授课制”这一对近代学校教育组织形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主张。2

2、卢梭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遵循自然主义教育。3赫尔巴特发表著作《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并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三个代表中心论是教师、教材、课堂中心。3与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相对峙的是杜威发表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主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4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5前苏联凯洛夫是首次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认识

3、论来研究教学过程。第二章(一)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指学校教育。“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尽心上》。2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动物世界》。认为教育现象在生物世界也存在着,是生物的生存本能。不足,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和教育的自觉性。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教育史科学书》。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年青一代对年长一代行为的无意识模仿,是一种初级的心理活动。不足,忽视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两者主动性,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性。家庭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凯

4、姆佩尔《教育史学》。他认为从家庭开始出现那天起,从父母开始热爱孩子的那天开始,教育就存在了。不足,忽视了再原始社会早期,家庭是不存在的,而那时,教育已经在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了。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依存于教育社会生产。交往起源论:代表人物叶澜。人类社会中互相交往中包含教育的要素。(二)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特点:教育是共同的、平等的,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没有专门的学校,也没有专职教师。古代教育(埃及最早出现学校)特点: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成了年青一代接受教育的

5、主要场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严重脱离;教育具有阶级性;古代学校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个别教育的组织形式。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实现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教育的特点:永恒性;社会性(包括历史性);阶级性;发展性;长期性;长效性;前瞻性。第三章(一)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与经济。具体表现在: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劳动力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还是生

6、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手段。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政治。主要表现在:教育对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具有传递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教育具有普及文化的功能。4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对人口数量的控制、质量的提高和构建合理的人口结构产生影响;通过环境教育改变人与环境的关系。(二)1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稳定性和可

7、变性;差异性。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先天因素,是造成人的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来自主体的足够的条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从总体上而言呈减弱趋势;环境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对象。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因个人的作用方式不同而不同。3教育的育人功能。教育促进人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能力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职业社会化。教育促进人个性化:教育具有开发人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功能。第一章(一)1教育目的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教

8、育对象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总方向。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的或思想家思想中的,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的或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应遵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遵从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密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