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

ID:11187161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_第1页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_第2页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_第3页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_第4页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_第5页
资源描述:

《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薄壳渡槽顶沿梁翼稳定计算摘要:薄壳渡槽顶沿尺寸较小,易产生纵向失稳破坏,以往多根据经验设置拉梁间距、控制顶沿失稳,对其安全程度没有科学的评估。为了实现薄壳渡槽的安全轻薄设计,必须对顶沿受力做出正确评估。薄壳渡槽顶沿梁翼受力比较复杂,为高次超静定结构,本文通过严密的力学推导,提出了力法求解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提出了薄壳渡槽顶沿梁翼合理结构形式。通过在磁右灌区渡槽设计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关键词:渡槽、梁翼、内力Abstract:shellaqueducttopalongdimensionssmaller,easytoproducelongitudinalins

2、tabilityandfailure,morethaneversetbasedonexperiencepullbeamspacing,controlthetopedgeoftheinstability,thereisnoscientificassessmentofitssafety.InordertoachievethesecurityoftheshellAqueductthindesign,itmustmakeacorrectassessmentofthetopalongtheforce.Morecomplexshelltheaqueducttopalon

3、gthebeamwingforce,forhighhyperstaticgivenstructure,throughrigorousmechanicalderivationproposedforcemethodforsolvingthemathematicalmodel,6reasonablestructureoftheshelltheaqueducttopalongthebeamwingtheoryform.MagnetictheRightIrrigationDistrictflumedesignpractice,andachievedgoodresult

4、s.Keywords:Aqueduct,beamwing,theinternalforce中图分类号:P5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薄壳渡槽纵向受力计算一般是按梁结构进行计算。对于顶沿的安全性以往论述较少,由于顶沿尺寸较小,易产生纵向失稳破坏,所以进行安全校核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笔者提出安全校核的计算过程如下:6为了结构稳定和施工方便,人们一般将渡槽顶沿梁翼设计为如图1的非对称『型结构形式,而不设计成为图2的对称T形结构形式。这是因为顶沿梁翼(单沿)为非对称『型偏心受压结构时,在纵向力的作用下两沿将产生对称向外的反向变形,在拉梁的约束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

5、结构整体。而图2顶沿梁翼(单个)为对称T型轴心受压结构,在纵向力的作用下两沿失稳时变形方向是随意的,两顶沿有可能产生同向的非对称变形,那时拉梁对顶沿纵向受力稳定将不起任何作用,稳定计算长度为整节槽壳长,顶沿尺寸较小时长细比很大,极易产生失稳破坏。所以多采用图1的结构形式,其稳定计算长度仅为拉梁间距的1/2或2/3,显然这样一来计算的长细比、要比对称结构的长细比小的多。一、纵向受力计算薄壳渡槽的纵向受力一般是按梁结构进行计算,按砼梁进行内力分析,得出配筋量。本文建议按下式计算受拉钢筋承受的拉力N:N=M/H(1)其中:M为纵向弯矩;H为图1所示的有效梁高;H=

6、H0-a1-a2(2)其中:H0为槽壳高;a2为受拉梁筋到槽底的距离;a1为槽顶沿至槽沿形心的距离。根据(1)式计算拉力N进行配筋和一般钢筋砼梁计算不同点是、a1为顶沿形心位置不是砼受压区重心位置。如果按(1)式计算配筋小于规范规定计算配筋,按规范规定配筋。二、渡槽顶沿梁翼的受力计算㈠荷载1、水压产生的均部荷载q1,根据横断面计算确定。2、剪荷载q26它是由横断面的剪应力传向槽沿的一个轴向力,故称剪荷载。是由内部应力形成,因此在以往的计算中都被人们忽视不计,这是很危险的,该力在纵向稳定结构计算中起着决定作用。根据剪力双生定理可知,剪荷载q2的纵向分布规律如下

7、式:q2=q/2H(L-2X)(3)其中:q为渡槽一半的垂直均荷载;L为渡槽跨径;X为计算点在L间的位置。剪荷载作用位置和方向如图3所示。图3图中斜线为q2的数值线,箭头线为q2的方向线和作用位置。e为q2至梁形心的距离,即:偏心距。0,1,2,……n为拉梁编号,Li为拉梁间距,L为渡槽跨度。对(3)式进行积分便得轴向力N的表达式:N=∫q2dX=∫(q/2H)(L-2X)dX=(q/2H)(LX-X2)+C∵当X=0N=0∴C=0N=(q/2H)(LX-X2)(4)㈡内力计算取出图3中第i跨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见图4:6图4中所示(图中q1和q2没画出)

8、:Li为计算跨径,Mi和Mi+1分别为第i节点和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