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因“创新”而精彩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

ID:1118808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_第1页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_第2页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_第3页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_第4页
资源描述:

《阅读,因“创新”而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因“创新”而精彩文/倪斌【摘要】何谓阅读中的创新,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分析、收集和处理文本相关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行为。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呢?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1.抓住预习中的疑点;2.抓住文中的空白处;3.抓住互动的交流点。二、注重问题,发展创新思维。1.精心设计问题;2.自我解决疑难;3.诱发发散思维。三、正确评价,勇于创新表述。..关键词阅读;创新;兴趣;问题;评价何谓阅读中的创新,本人认为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分析、收

2、集和处理文本相关的信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并能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行为。那如何使阅读教学中闪烁着“创新”的火花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诱发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最能激发兴趣的是那些不知道而又想知道的东西,为此,我们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去挖掘文本中的教学点,引领学生一起去探究,以诱发创新意识。1.抓住预习中的疑点小学课文都是编者精挑细选,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然而由于小孩子天性好动,静不下心来阅读。我要求孩子预习时不光要读通课文,还要想想你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了吗?读不懂的地方打

3、上“?”。这样预习,有了问题,那么盼着上课时解决的心理特急切,学习探究的兴趣自然高昂了。2.抓住文中的空白处把长长的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乃至一个词,是思维的浓缩;同样把一句话、一个词乃至一个标点符号读成一个画面,更是思维的拓展、创新的摇篮!我们要善于抓住与文本中心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词,让学生品味这样的字词,以悟到文字的内涵。如此让学生亲历由“不知”到“知”的过程,哪会不感兴趣?3.抓住互动的交流点叶老说:“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胸有境,入境始于亲。”为此,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对话,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学生互话,

4、多方互动,此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互动中感兴趣的交流点,让他们尽情地交流想法、沟通情感、品味思索,以此激发学生的发现欲、创新欲。二、注重问题,发展创新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不仅能把学生的思维、注意力带到一种特定的问题情境,而且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怎样的问题是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觉得所提的问题既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更是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思,并给学生思考的方向,答案绝不仅仅是旧知的再现,而要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是学生创新阅读的前提。1.精心设计问题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问题一

5、个接着一个,短短的四十分钟哪容学生静心思考?没有思考,创新何来!所以作为教师,拿到一篇文章,首要做的是静下心来阅读,做深入浅出的分析,既要高瞻远瞩,设计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回答;又兼顾学情,使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积极思考来回答。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学生那鲜活的创新阅读。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我就文章中出现的两次抱母亲,引出了本堂课的中心问题——课题是“第一次抱母亲”,文章为什么写了两次抱母亲?接着,让学生读第一次抱母亲的句子,自然派生出一个中心问题的子问题——母亲到底是重还是轻?让学生在文中找依据。当学生认为母亲“重”的同学找了关于母亲挑

6、重物翻山越岭那一段话时,抓住“翻山越岭”这个词,想象: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岭?此时此刻,母亲手里拉的是?肩上挑的是?背上背的是?在一个个想象的场景中,母亲肩负的重担化作了一个个似曾熟悉的画面,犹如一张张照片在学生的眼前定格了,真切地感悟到了最重时只有89斤的母亲肩负的的重担。那些对语言感悟比较敏锐的学生悟到了——母亲“轻”的是“体重”,内心“看轻”自己;母亲因为“看轻”自己,所以在她心里孩子、家庭最“重”!你看,这样的理解已经超越了文本表面的语意,更把握了文本的本质语意、社会语意!如此富有见地的阅读难道不是“创新阅读”吗?2.自我解决疑难创新阅读,千万

7、不可满足于学生的问题解决就了事,课堂上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善于捕捉学生讨论时产生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在学习《大作家的小老师》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初读后,第一反映就是萧伯纳太骄傲了。这就出现了对文本的误解。我让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阅读。结果细心的一帆同学,找到了话末的“句号”,他说:“如果萧伯纳很骄傲的话,末尾会用‘!’”悟到了萧伯纳的“谦虚”。由此及彼,有学生找到了“临别时”这个词,说:“如果他很骄傲的话,会一开始就告诉小女孩的。”此时,又有学生提出:“这与第四自然段中的‘他马上意识到刚才太自夸了’这句话不是矛盾吗?”到

8、底是“谦虚”还是“自夸”呢?随着问题探讨的深入,学生的的思维也随之活跃了起来。让学生站在了萧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