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

ID:11205469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_第1页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_第2页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_第3页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说《天意》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论文关键词:《天意》现代性后现代性摘要:英国当代作家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天意》一向为文学评论界所欣赏,并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本文细致地分析了小说主题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种种表现,认为该小说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特征不容忽视。这种观点为重新认识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提供了新的视角。一、引言安妮塔·布鲁克纳是英国当代作家,大多数读者都记得她的著名小说《湖滨饭店》。然而作家的另外一部作品,即1982年出版的小说《天意》(Providence),在许多评论家的眼里却更为出色。赛德勒就认为该作品是作家“最有反讽意味”

2、的小说{1},阮炜等中国学者称其为“作者最好的小说”{2}。对这部作品,评论界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它的现实主义表现上.freel)对此评论道:“这与其说是一个孤独女性的哀怨呼喊,毋宁说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实用者看到欲摆脱被边缘化的唯一出路在于嫁给一个当地人。”{5}赛德勒也谈到,对主人公而言,毕肖普“表现为超人,几乎是基蒂人生哲学的象征”{6}。尽管主人公强烈地追求“文化同化”,但她的双重文化背景使她难以透彻理解英国文化。小说实际上一直在强烈关注着主人公找不到文化定位这样一个现代主题。故事一开篇就指出“基蒂·莫尔很难定位”,结尾时她的同事再次说:“我必

3、须承认,莫尔小姐,在你来之前我们正讨论,你身上究竟哪一半是法国的。”这表明主人公从头至尾都无法定位自己的文化归属,她既不属于英国主流文化,也不属于法国文化,而是英国社会的局外人。这种回环结构强化了主人公找不到文化定位的窘境。从现代主义技巧来看,该作品较多地使用了意识流手法。叙事上,该作品遵循现代主义小说一向注重的纯客观叙述方式。这一叙事方式自詹姆斯的《小说的艺术》发表以来,一直被现代主义小说作家们视为圭臬。詹姆斯认为:“作家必须避免直接讲述故事,避免使用全知的、第三人称的叙事方法。对作者而言,一个间接的视角更为重要。它可让作者向读者展示角色、行

4、为以及情感而不是告诉他们。”{7}《天意》正是采用了这样的叙事方式。在评论布鲁克纳时,莫顿曾赞道:“作家与小说的关系应当如上帝与宇宙:他应当在作品中既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觅。在一本本的小说中,布鲁克纳正是严格地遵循这一教诲。”{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主义是该小说的重要支柱,它不仅体现在该作品的主题上,还体现在表现技巧和叙事方式上。三、直面英国现实的后现代表现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思潮开始风起云涌。相对于现代主义精心编纂的严谨结构和意义表达的确定性,后现代文本创作的根本原则是解构主义所主张的“意义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of

5、meaning)。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强烈的颠覆性,即颠覆一切现存的观念、规则与秩序;二是颠覆后的困惑,即颠覆了现存的观念、规则与秩序以后,到哪里去找寻新的依靠。当一切都不可靠的时候,人们突然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有的主张走向多元,更多的则陷入沉思,拒绝发表意见;小说家们则更喜欢把问题和思考留给读者。《天意》正是这样的作品。首先,小说颠覆了维多利亚传统道德。主人公基蒂是教授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大学教师,深受文学道德的影响。她以巴尔扎克的葛朗台为道德楷模:“基蒂·莫尔毕生追求真、善、美,相信人人都有最好的一面,享受生活所赐予的一切,而从不抱怨

6、生活的艰辛。”虽然如此,严酷的社会现实,却最终让她反省:如果总是像葛朗台那样逆来顺受,像灰姑娘那样消极等待,她只能抱守孤独;而像康斯坦特的《阿道夫》(Adolphe)中的女主人公爱勒诺(Ellénore)那样为爱情而抛弃一切的牺牲精神(她对毕肖普的追求就是如此),对她也徒劳无益,最终还是要面对失败。主人公最终意识到是文学害了她,现实生活中“一切邪恶都成了道德”{9}。于是,她下定决心,“人人都不守传统道德,我也能”。这表明,维多利亚传统道德已为现实生活彻底地颠覆。然而主人公并没有走向反面,她陷入困惑中,又返回到原先的孤独状态。小说还颠覆了英国基

7、督教和学术道德。男主人公毕肖普是基督徒,声称“我信仰上帝”。同时,他还是大学教授,是学有所成的中世纪史专家。但他对女性的选择却完全背离了宗教与学术道德,因为他所看重的是那个女生的显赫家势与年轻貌美。换言之,在资本主义的个人私利面前,宗教与道德都是不堪一击的。因此,对基蒂而言,“某种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宿命在起作用,甚至起着一种根本性的作用”,她的麻烦及不幸便“产生于此”{10}。这样的人是否应成为当代人学习的榜样?小说作了否定回答。但人们到底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这一颠覆后的困惑同样留给了读者。另外一个后现代关注即人类的缺失

8、感,在该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读者能深刻感受到主人公因缺乏异性之爱而产生的渴望与相应的行为,这里的异性突出地表现为主人公的父亲与同事毕肖普。小说中,基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