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

ID:11210525

大小:2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0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_第1页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_第2页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_第3页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_第4页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  摘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农业作为经济基础,在维护社会生产关系,保障统治阶级的权利和利益中伴有重要角色,因此,历代统治者皆将重农作为重要国策。同时,为了避免商人经营商业活动而引发社会关系的动荡、不安,皆辅以抑商政策,并持续至明末清初。  关键词: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A    一、重农抑商产生的原因  首先,重农抑商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求。小农经济作为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和基础,它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这种经济模式下,农民能够拥有一定的土地,具有生产的积极性。由于他们的生产经营规模小,条件

2、简陋,故而缺乏必要的储备力和积累,但生命力极具顽强,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它的兴衰,更是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与繁荣,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便于管理,有利于扶植封建经济根本。其次,在我国封建社会,鼓励商业过多发展能够影响统治阶级的利益。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者——地主阶级,主要通过租税、徭役等方式收取地租,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采取抑商政策,抑制商业发展和壮大是必然的。所以,采取抑商政策,把商业看做“末业”来抑制,进一步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进而维护统治。再次,重农抑商政策还受我国传统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士农工商的排列次序,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经

3、商经常被世人们看做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1、重农抑商理论的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时期  作为中国历史有着鲜明色彩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重农抑商理论的初步形成时期。著名的魏国改革家李悝最早提出重农抑商策略,其在李悝变法中提出两项重农举措:“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前者指的是对于农业生产高度重视,千方百计提升农业产量。而对于后者,是为了避免出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李悝将这两项政策在魏国推行,让魏国出现“国以富强”。此时期的其他思想家则对商人以及商业有着近乎严苛的态度,荀况提出“工商重,则国贫”,由此则主张推行“省工贾,众农夫”。而对于韩非

4、子,其将商工之民作为“五蠹”之一,将“耕战之士困,末作之民利”以及“商贾外积”看成国家灭亡的两个先兆,进而得出“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商鞅在秦国推行粮食专卖,改“六法”成“六律”,其中一条就是“关市律”(对商业、市场的管理规定),要求极为严格。齐国管仲推行“官山海”,推行盐铁专卖,发展官营工商业,外加官府对市场税收和价格管理,极大的限制了工商业者。  2、重农抑商理论法律化阶段——秦、汉代至隋、唐  重农抑商被统治者所接受并出现抑商、贱商政策及法律,是从秦(秦始皇时代)、汉朝开始。秦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重本抑末政策,秦始皇琅琊台刻石

5、辞称:“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秦朝出现市籍制度,并在汉朝得到沿用,并得到了强化发展。汉朝不少思想家宣扬“商业害国论”,继承春秋战国后关于“事末作”则“国贫”传统,全盘否定商业;不断贬低商人地位,对人身进行各种侮辱。除继续推行秦朝市籍制和七科谪戍外,还用侮辱性办法抑贬商人,《史记》记载“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把商贾及子孙拒在统治阶级门外;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汉高祖按人头收税,加倍征收商人及其家族妇女税额。元光六年颁布法令对商人征车船税。在盐、铁行业推行“禁榷”制度官营垄断,把盐铁贸易从大商贾中夺回来,不断地减缩、挤

6、兑商人经营范围。颁布了平准法和均输法,设均输、平准机构来控制全国商品。此外,还剥夺商人土地占有权。  3、重农抑商政策反复调整阶段——唐至明末  隋唐期间我国商业发展较为活跃,贸易物流连接海内外。统治者顺应客观需要,对商人和商业推行“贱而不抑”。中唐之后,重农抑商政策就出现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实行官商分利,提升了商人的地位。唐后宋、元、明三代基本上沿袭唐朝对商人及商业的“贱而不抑”。尽管具体的“贱商”举措在各朝代各有不同,但究其根本还是差别不大,摆脱不了时代发展趋势。  4、重农抑商传统观念化、理念化——清代  清王朝也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最主要的是压制商业性农业发

7、展,限制海外贸易。加勤劝农,禁种烟茶,抑制商业性农业意图明显;严令制止海外贸易,多次开而复关。颁布禁海令,对外国“非系贡献,概不准贸易”。虽后开海禁,设海关,但依然极为严格,乾隆“一口通商”,政府操纵“公行”制度。因此对私营商业压抑和限制非常严格。但是,这个阶段的商品货币经济非常活跃,商业税收有效地补充了国家财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重农抑商政策还是出现了新变化。前期政府放松对私营手工业压制,精简商业管理机构而进行全面管理,统治者能更理解商业活动。但介于统治者并没有认识到商品交换创造新财富的事实,其对商业不采取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