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

ID:11217156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_第1页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_第2页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_第3页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_第4页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难点及对策一、风险导向审计的意义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以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独立的鉴证和咨询活动。  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是审计方法的一次飞跃,其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降低审计风险和被审计单位的各种风险、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1.提高了审计的独立性,降低人为因素的消极影响。  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来确定审计的目标和任务,使通过风险评估确定的

2、审计计划与管理当局的授权相结合,使审计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审计的独立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生命线,是审计开展工作的前提,是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的重要保证。  2.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  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根据风险的大小进行审计计划的安排,制定审计方案都主要关注较高风险领域,在对低风险的领域较少关注。一般来说,低风险的领域占各项管理活动的比例较高,因此,可以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用于高风险的领域,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减少效率较低的细节测试工作,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3.更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导向模式强调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为起点进行审

3、计,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目标战略、经营风险、内部控制等方面。风险导向的运用将审计人员执行各项审计业务的切入点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全局的层面,使其可以更有效地选择重点审计领域,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在降低被审计单位各种风险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审计风险。  4.审计的报告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审计人员关注企业当前及未来面临的风险,审计报告成为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与未来发展规划的“桥梁”。这样的报告,更容易被管理层接受,因而更好地体现了审计的增值服务。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应用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的

4、过程,它贯穿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整个过程,其程序可以分为3个步骤: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编制审计报告。  1.制定审计计划。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规划审计计划时就要关注企业风险因素,融合企业风险与审计战略,使审计所选择的对象更加针对企业高风险的领域。因此,首先应考虑审计范围是否符合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为企业提供更相关和更有价值的服务。  (1)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  了解企业及其所处的环境是做好新审计的首要工作。为了识别和评估出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与管理当局讨论、查

5、看重要场所、查阅企业董事会记录和备忘录、公司手册等内部文件、相关行业的信息以及事务所自身的工作底稿记录等途径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2)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运用第一步获取的有效信息,结合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分析,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明确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领域。具体来说,在识别和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足以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

6、大错报;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3)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人员应针对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估计水平,充分考虑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得出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再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的审计风险模型,得出检查风险的概率,并据此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合理地分配审计资源恰当地安排审计时间,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审计实施环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实施环节必须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采取:目标――风险――控制的路线,关注各项风险因素是否得到适当管理,同时在实施审计时,通过舞弊评估、有针

7、对性的调查、运用适当的检测和证实风险的技术与方法来降低企业风险。  (1)控制测试  旨在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便在之后的审计中适时地信任它,提高审计效率,它不是必经程序。当审计人员风险评估时期望内部控制有效,或者仅靠实质性测试不能为某项认定提供充分的证据时,就实施控制测试。  (2)执行实质性测试  对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审计人员都必须进行实质性测试,以确保管理当局在财务报表上的各项认定是公允的。即对财务报表所反映的经济事项的存在性和完整性做实际审核。  (3)风险再评估及修改审计计划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