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ID:11228145

大小:209.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1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2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3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4页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考作业一:先阅读以下参考资料,然后讨论: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先思考第一个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会产生"样板戏"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京剧现代戏"和小说,电影,话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时代,主要指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阶段"十七年时期"中的后半段,这正是中国激进主义思潮形成的时期,其突出的标志是阶级斗争的不断强化。1957年反右的扩大化,

2、1957年对彭德怀的错误批判俄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运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的提出和而后在全国城乡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人为的阶级斗争越演越烈。出于防止"和平演变"和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重视,对文艺文题抓的越来越紧,并开始了创造"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构思。1958年2月28日的《人民日报》和《文艺报》发表了周扬的文艺界反右斗争的总结性文章《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正是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出发,毛泽东对拥有广大的接受群,更便于普及的戏剧给与了更多的注意。这种激进主义文艺思想将建国以来居于主流地位的政治性—

3、真实性—艺术性结构中的"真实性",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艺术表达方式成了微不足道的东西。"样板戏"的许多原则和特征,如强调阶级斗争,强调道德教化,从理想化出发,设计情节和戏剧冲突,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等,都是在京剧现代戏的创作过程中就已经形成的,其样板化的过程,实际上只是这些原则和特征极端化和具体化的过程。在1964年前后,江青开始插手"京剧现代戏",并将《沙家浜》,《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等几部有良好基础的剧作培养成自己手中的"样板",在"文革"中作为无产阶级文艺方向的标志,成了当时惟一可以公开演出的剧目。样板戏成了江青

4、等阴谋家手中的政治工具,成为江青提高自己的政治身价,打击政敌,推行其激进主义的文艺观念,实行文化"一体化"的工具。第二个问题:"样板戏"是否具有文学价值  "样板戏"少数属原创,多数是从其他文艺形式改编或移植的。"样板戏"及其前身的主创人员中有许多人是文学界,艺术界的行家,他们对题材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因此"样板戏"在样板化之前,在故事情节,艺术结构,主要人物配置上已形成了基本格局。无论江青多么想让"样板化"更加观念化,纯粹化,她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意图贯彻到底。如《沙家浜》,为了突出武装斗争,把郭建光定位一号人物,特意为他增加了许多场面和唱段

5、。但从剧场效果来看,他依然无法压倒阿庆嫂,究其原因,在于郭建光不及阿庆嫂有"戏"。所谓"戏",就是戏剧冲突,就是人物性格在彼此碰撞中的显现,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一,有强烈的戏剧冲突。"样板戏"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赋予传奇性。创作者抓住关键场面,浓墨重彩地表现主人公与敌人面对面的较量,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沙家浜》"智斗"中的阿庆嫂,柔中带刚,巧施手段,牢牢掌握主动权;《红灯记》"赴宴斗鸠山"中的李玉和,先调侃后大义凛然,让鸠山的伎俩一一破产。人物间的性格碰撞构成一个个戏剧冲突,成为戏中戏。二,作品蕴含浓厚的道德

6、思想。道德理想在"样板戏"中包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对领袖和革命事业的忠诚,部分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等等。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敌人的憎恨和道德理想。三,"样板戏"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打破传统程序,按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的需求化妆打扮,设计唱段,道白等,形成整体的写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某些重要场面,发挥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达到写实和虚拟结合的艺术效果。四,"样板戏"一改念白传统,实现了个性化,通俗化,生活化。它是当代人的活的语言,又适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可见,"样板戏"对中国当代

7、生活的想象和审美诸方面仍然与观众是有着契合的,从而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电大天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形考作业二:一,填空题1、三仙姑2、红灯记3、江河4、19625、杨子荣6、汪曾祺7、周立波8、海港9、章明10、锻炼锻炼11、红色娘子军12、岗上的世纪13、邪不压正14、现实主义15、赵振开16、陈思和17、195818、于坚19、金锁20、杨炼二、单项选择题1、C2、B3、B4、C5、C6、A7、B8、A9、A10、A三、多项选择题1、AC2、AB3、BCD4、ABCD5、BCD四、简答题1,1959年,《文艺报》组织的"文艺作品

8、如何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的讨论中对《锻炼锻炼》的讨论,最终导致了对赵树理的否定性意见,认为这篇作品是对农村现实的歪曲,丑化了正在进入共产主义的农民形象。这些意见是否符合作品实际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