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

ID:11228763

大小:3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0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_第1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_第2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_第3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_第4页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程教参——第一单元往事追忆-给亡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单元往事追忆2.给亡妇朱自清[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这两篇文章都是饱含深情怀念妻子的,可以看到他们的心血,但两文也有不同之处:朱自清的这篇文章写自妻子已故三年后,文章选取生活中妻子对待孩子和自己的琐事,展现了一位无私的母亲和温柔体贴的妻子的形象。作者先从孩子入手,回忆了妻子对孩子无穷无尽的操劳和无私的爱的细节,接着作者回忆了妻子对自己的无限深情和爱,感情深厚,语言真切,令人动容。在结构上,作者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手法,没有过多的铺张。苏轼在写此词时,爱妻王弗已死十年。这首词在表现对爱妻深情思恋的同时,也流露了仕途多艰的感伤。全词以“梦”贯

2、通全篇上片写梦前对亡妻的思念,下片记梦中与妻子相逢。“料得”以下三句抒写梦醒后的哀思。采用将自己与亡妻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选取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小轩窗,正梳妆”)和生活中的细节描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情景交融,余味曲包,思致无穷。纵观全词,诗人用朴实无华、近似白话的言词,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二、作者主要通过妻子对孩子和对自己的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的细节来写的,因为“孩子和我平分你的世界,你在日如此;你死后若还有知,想来还如此的。”作者首先深情地回忆了妻子对孩子的操劳和无私的爱

3、:七八年间她自己一连哺育了四个孩子,身体累坏了,请老妈子带第五、六个孩子,她又不放心;即使在病中,她仍成天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都没有好好睡过;她不分男女大小一般儿的爱,没有男尊女卑、养儿防老那种陈旧的观念,完全是一种纯洁无私、生死不渝的爱。为了孩子,她有多少力量用多少,没有一分一毫想到自己,直到自己毁灭为止。  接着作者回忆了妻子对自己的无限深情和爱:变卖首饰,为他助学;忍气吞声,为他受两个家庭的气;操持家务,为他解除后顾之忧,她不但为他吃苦,还在为他分苦,苦而无怨:7她想着他的需要和爱好,两次为他运书;她忍受他的迁怒,不回嘴

4、,不号啕;她瞒着自己的病情,不愿打搅他的安宁;她盼望他回来,为他设想着居住的方便。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着她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凝聚着她的一片心血。三、(借鉴)她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应该是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用心去体会的。虽然新时期对女性有新的要求,但作为女性自身不应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尤其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必须充满着爱心,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爱是世间至善至美的情感,在爱的熏陶中成长的孩子,才可能有一颗爱心,这是社会得以继续发展的关键。同时新女性也要有人格和生活上的独立,不能像舒婷《致橡树》中的凌霄花、鸟儿、泉源,而应该是一株木

5、棉,能自己承担风雨,自己解决难题。一个人格独立的女性才是健全的。【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著名散文家、诗人及学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亦说“实秋”)。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在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迁居扬州。兄弟三人,他排行老大。1916年,朱自清在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来到浙江、江苏等地中学任教。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并从事文学创作,一直到他病逝,其间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

6、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朱自清先生随校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再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48年秋,因病辞世,年仅58岁。毛泽东在他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给朱自清先生以高度评价:“一身重病,宁可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英雄气概”。朱自清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铁骨铮铮,高风亮节,实为知识分子的典范。正因为如此,朱自清先生在世人和他的子女心目中一直被视为一位“真君子”。【背景简介】这是作者悼念亡妻武钟谦的一篇书信体散文。朱自清先生一生有过两次婚姻。1916年,

7、他考入北大预科后,当年的寒假(1917)回老家与武钟7谦女士结婚。武钟谦与朱自清同龄,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女儿。武钟谦属于那种中国传统式的典型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婚后与朱自清生活了12年。12年中他们夫妻恩爱,感情甚笃。作者在《择偶记》、《儿女》、《笑的历史》、《荷塘月色》、《冬天》、《残信》等作品里多次写到她。10多年的夫妻生活中,武氏整日为丈夫与儿女们操劳,又时常拖儿带女逃避战乱,积劳成疾,于1929年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年仅37岁。武氏生育儿女6个,长子朱迈先,其后依次是长女朱采芷、次女朱逖先、次子朱闰生、小女朱效武、小儿朱六儿。朱六儿

8、只1岁就夭折了。对于前妻武钟谦,朱自清先生一直充溢着对她真挚的情爱。在她去世三年后,朱自清先生在自己新婚三月之际所写的《给亡妇》一文,就是一曲朱自清先生与武钟谦的爱情颂歌。在这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