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

ID:11238241

大小:80.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_第1页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_第2页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_第3页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发展四川丹巴县旅游的思考彭瑛(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本文对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思考,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提出整合旅游资源、锁定目标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该县的旅游精品,同时对该县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出了保护乡村特色、建立古东女国文化生态博物馆来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等措施来发展旅游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关键词:丹巴县;旅游业;发展对策;保护措施待,床位达2000余个,挂牌示范户56户,床位达1400余个,2005年旅游收入达200万元。该县紧跟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抓住了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5年全国

2、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把旅游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该县充分认识到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重大意义,极力构建农业、农村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成了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该县结合新农村建设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促农"的旅游发展之路,利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品牌来推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转变。一、丹巴县旅游业现状1.丹巴县旅游资源特点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有丰富的自然、文化、社会旅游资源,其梅花状旋扭构造形成了全世界绝无仅有、最独特的象形山石地貌,有"天然地学博物馆"之美誉;完美的石砌建筑

3、艺术留下了"千碉之国"盛名;藏寨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形成"东方童话世界"乡村梦幻之景,让人体验"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独特魅力;古东女国故里遗留下永远的神秘与传奇;美人谷激起人们对美的无限神往与惊叹,嘉绒藏族风情绚丽多姿这里旅游资源具有独具性、多维性、二、丹巴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高品位、相对集中的特点。2.丹巴县旅游业现状丹巴县旅游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旅游产业作为丹巴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日渐显现。经过几年的努力,丹巴旅游发展迅速,以古雕、藏寨、美人谷为代表的嘉绒藏族风情旅游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旅游的配套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接待的旅游者人次迅速增加,其中入境游客在2

4、006年上半年就达到了4000多人次,丹巴已经由过去的过境旅游变成了川西旅游环线上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目前旅食店已有62家,旅馆床位350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近千人。客运、零售、演艺等服务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以示范户为中心的旅游民居接待发展很快,全县各主要景区有100余户农户参与旅游民居接待接一是基础设施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丹巴的旅游基础设施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还处于低层次阶段,远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旅游交通依然是制约该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旅游交通设施方面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四条可进入丹巴的旅游线路,但是花在

5、路上的时间太长,还有交通管制的问题更延长了在路途中的时间,这与现代旅游业要求的快旅慢游相矛盾。二是资源整合力度弱,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旅游品牌单一。丹巴县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但是该县除了利用"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一旅游品牌来开展民族村寨旅游的民居接待外,缺乏对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整合,呈现出旅游资源多元化223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No.6.2007与旅游发展单一化、高端旅游资源与简单经营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与旅游产品单一性等诸多矛盾。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不能满足顾客群体多样化的需求,目前还只是简单地从事民族村寨旅游,主要由村寨

6、内的村民搞民居接待,这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多样性的需求,而且仅仅只打"中国最美丽的乡村"这一个品牌也显得很单薄,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群体。三是旅游人才欠缺,服务质量不高。该县的旅游业严格地说来是从2000年才开始起步,加上远离省城成都,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规划、开发、管理、营销、导游等方面的高层管理人才,导致该县的旅游发展目前还处于低层次阶段,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四是资金短缺,难成规模发展。该县长期处于典型的"木头财政",经济结构单一,天然林禁止采伐后,木头"支柱"消失,传统的经济格局被彻底打破,财政收入锐减,农牧民收入大幅度下降。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

7、1700万,财政转移支付9000万,地方财政自给率仅为11%左右,还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这种财政状况,导致该县在发展旅游时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该县旅游发展的规模。五是村寨社区居民缺乏分工协作,利益分配失衡。该县依托神秘的古碉藏民居村落和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独特的嘉绒藏族风情等珍贵的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村寨内的村民进行旅游民居接待,村民通过旅游民居接待得到收入,有接待户年收入达25万元。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是让农民脱贫致富,社区共同获益。但是在该县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已经出现了旅游收益的巨大差距,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