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

ID:11241326

大小:515.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07-10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_第1页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_第2页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_第3页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_第4页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科疾病 治疗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版)本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的(主要执笔人:顾恒、郝飞、张建中),制订过程中邀请了部分儿科专家参与。本指南供国内皮肤科同行在诊疗中参考,并将在今后进一步修订。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

2、~2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本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如2000年我国流行病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1]。2004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2],一般AD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渐减轻。淄博市中医院皮肤科商永明1 病因及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3]。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本病的机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AD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变应性因

3、素中饮食如奶、蛋和海产品等对AD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期病情较重者。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的空气变应原。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4]。AD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在一定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作用下,造成机体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或直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变应性或非变应性炎症反应。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为变应原局部致敏或微生物定植创造条件,是诱发或加重皮肤炎症重要基础。特应性皮炎的形成涉及免疫和非免疫两个

4、方面。免疫介导的炎症涉及以下几个环节,包括朗格汉斯细胞和皮肤树突状细胞提呈变应原、Th1/Th2平衡失调和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嗜酸粒细胞和特异性IgE参与并扩大炎症反应过程以及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等。近年来注意到,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或生理和药理性介质反应异常也参与皮肤炎症的形成[3~5]。以上炎症过程是特应性皮炎治疗学的重要基础。2 临床表现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基本的特征是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疹,并有一定的年龄阶段性特点。根据皮疹发生、发展和分布特点,可将特应性皮炎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成人期等三个阶段

5、。婴儿期(1个月~2岁),表现为婴儿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渗出型和干燥型两种,主要分布于两面颊、额部和头皮。儿童期(2~12岁),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以不经过婴儿期,其皮损表现湿疹型和痒疹型,多发生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青少年成人期(大于12岁),皮损与儿童期类似,多为局限性干燥性皮炎损害,主要发生在肘窝、腘窝、颈前等,也可发生在面部和手背。中国特应性皮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版)本指南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制定的(主要执笔人:顾恒、郝飞、张建中),制订过程中邀请了部分儿科专家参与。本指南供国内皮肤科同行在

6、诊疗中参考,并将在今后进一步修订。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本病与遗传过敏有关,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障碍。本病通常初发于婴儿期,有资料显示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该病呈慢性经过,部分患者病情可以迁延到成年。目前AD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可高达10%~2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本病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如2000年我国流行病调查显示学龄期青少年(6~20岁)的总患病率为0.70%[1]。2004年城市学龄前儿童(1~7岁)的患病率为2.78%[2],一般AD

7、的发病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病情亦可逐渐减轻。淄博市中医院皮肤科商永明1 病因及发病机制特应性皮炎病因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遗传、环境、生物等因素与本病关系密切[3]。父母亲有遗传过敏病史者,其子女患本病的机率显著增加,但遗传并非是唯一决定因素。环境因素特别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居住、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是AD发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变应性因素中饮食如奶、蛋和海产品等对AD发病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婴幼儿期病情较重者。粉尘螨、屋尘螨、花粉等可能是重要的空气变应原。非变应性因素如破坏皮肤屏障的刺激或洗涤剂、搔抓、微生物定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马拉色菌)

8、以及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也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