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

ID:11244419

大小:7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_第1页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_第2页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_第3页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_第4页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PKPM计算结果合理性判定1.检查原始数据是否有误,特别是是否遗漏荷载;2.计算简图是否与实际相符,计算程序是否选则正确3。7大指标判定:(1).柱及剪力墙轴压比是否满足要求,主要为控制结构延性;见抗规6.3.7和6.4.6(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剪重比也就是地震剪力系数,由《抗规》(gb50011-2001)对5.2.5条的条文说明知,“对于扭转效应时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剪力系数取0.2amax”,由此可据《抗规》表5.1.4-1推算出各地震列度下的剪力系数:9度为0.2*0.32=0.064,8度为0

2、.2*0.16(0.24)=0.032(0.048),7度为0.2*0.08(0.12)=0.016(0.024),6度为0.2*0.04=0.008。在计算时应注意《抗规》5.2.5条,对于6度区可不要求该剪力系数,可详读该条的条文说明。即6度区按0.8%较好,这样对结构来说是更安全的(类似于最小配筋率的概念)。剪重比主要是考虑基本周期大于3s的长周期结构。地震对于此类结构的破坏相比短周期的结构有更大影响,但规范用的振型分解反应普法无法作出估计;而且对于此类长周期结构计算所得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效应可能偏小,这可能就是规范设定最小剪重比的原因。另外不要忘了对竖向不规

3、则结构的薄弱层的水平剪力应增大1.15倍,即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不小于《高规》表3.3.13(即上表)中相应数值的1.15倍。在抗震规范的抗震截面验算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剪重比是一个调整系数,即这不是一个指标,计算结果出来后,若剪重比大于规定的最小值,计算结果不作调整,若小于,将地震剪力调大,使剪重比达到规定的最小值.类似框剪结构的0.2qo,在satwe的结果文件wmass.out,给出这一调整的信息,多看看这一信息,对剪重比的理解会更深刻.注意剪重比和剪压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剪重比是对整个结构体系一个宏观概念,而剪压比是针对单个构件的一个控制指标(类似

4、于剪跨比)。一般的转换梁的截面尺寸是由剪压比计算确定,以避免脆性破坏和具有合适的含箍率.剪压比计算公式:μv=vmax/fcbho.其中vmax为转换梁支座截面处最大组合剪力设计值,fc为转换梁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fc为转换梁的宽度,ho为转换梁截面的有效高度.关于有没有上限的问题,首先要明白在地震作用下影响建筑水平地震剪力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这个明白了此问题也就有解了这个原因就是结构刚度,结构刚度越大产生的剪力就越大,有些建筑不满足剪重比要求多是因为建筑过柔的缘故。结构刚度的大小可参考层间位移比,只要这个比值合适就不用担心建重比太大的问题层间位移比在框剪结构中,按经验

5、取值为规范的2倍.根据李国胜编著的一本书,6度时可取7度时相应的1/2剪重比过大过小都需要检查。过大,说明底部剪力过大,应检查输入信息,是否填入信息有误,或者剪力墙数量过多,结构太刚。不论剪力重力比过大过小,都要找出原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其计算的位移,内力,配筋才有义。转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

6、况进行调整: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于2。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

7、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新高规的10.2.6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fe.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fe.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