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ID:11248447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_第1页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_第2页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_第3页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_第4页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_第5页
资源描述:

《巧用生成性资源 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用生成性资源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  摘要:“尊重”、“民主”、“以人为本”和“开放性”是当今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这些理念让我们重新对传统思品课堂进行深刻反思和审视,要求打破课堂上的“教师中心主义”,重视和善用课堂中的意外生成性资源。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试着论述了如何利用课堂意外生成性资源来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思品课堂探究性人文性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23-02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

2、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的确,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思想品德课堂更加活跃了,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表现个性的欲望,课堂上经常生成一些老师意料不到的动态信息,老师再也不能按照预设将课堂进行到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老师该如何与学生一起构筑起生成性课堂那道美丽的风景,让我们的课堂风光无限,充满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对生成性课堂的几点感悟。  1什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

3、把它理解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  2有效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实现思品课的多元教学目标  2.1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课堂创生,化意外为契机  课程实施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具体教学情景中相互合作,共同创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前预设,而应使教学过程经验化、情境化和个性化,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与实践智慧,巧妙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能通过课堂创生实现“难预约的精彩”,以化不利为有利,变“

4、意外”为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戏剧性,高潮迭出,不时给人意外的惊喜。  顺水推舟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不死套教案,而是根据课堂的发展变化调整预设,灵活采取相应对策。传统教学偏重预设,要求教师设计教案要仔细考虑每一个环节,使教学能环环相扣,衔接有序,滴水不漏。然而课堂充满变数,随时都有可能产生“意外”,若教师在教学中亦步亦趋,一味地按照课前的预设机械推进,用“死”教案牵引“活”学生,就必然导致教学呆板僵硬,毫无生机活力。要在旁枝斜逸、节外生枝的教学中实现目标,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模式,除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外,更要依托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和巧妙应对

5、教学中的各种“意外”,并将“意外”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契机,以实现课程创生。比如,在教学“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这一内容时,恰好有两个学生在下面小声说话,笔者用眼睛瞟了他们一下,他们仍无反应,笔者便干脆不留空档停了下来保持静默状态,过了一小会,有学生问笔者:“老师,为什么不讲了呀?”笔者便说:“公民有言论自由,我得保护要讲话同学的权利呀!你们说,老师应不应该保护他的权利?”学生齐声回答:“不应该。”笔者故装糊涂:“为什么不应该?”学生说:“因为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在课内讲话,违背了课堂纪律,损害了其他同学安静学习的权利,就不应该得到保护。”通过师生对答

6、,既使讲话的学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低下了头;也使其他学生明白了公民行使权利应遵循的要求,明白了一个人行使权利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就会引发“众怒”和“民愤”,甚至触犯法律。教师的课堂策略及时将这一偶然事件变成有利契机,既制止了讲话,消除了不良后果;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强化了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收到一箭多雕的良好效果。  2.2把握生成性资源的兴趣导向,实现思品课的认知目标  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品课在教学中需要引入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许多社会现实问题,也会有一些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因而当思品课真正成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

7、尤其是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这种随机生成的资源就会更多,有的甚至会影响到课堂的正常进行。例如,有一次在讲到“人格尊严”这一个概念时,一学生突然发问“乞丐有没有尊严?”原来这个学生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乞丐讨尊严”,此前他也看到许多关于乞丐的正面负面报道,对这个问题一直心存疑惑。他一说完,教室里就热闹成一片。乞丐有没有人格尊严,一下子成了课堂的一个热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难有定论。在这种情况下,笔者果断地放弃了原定的教学预设,引导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只见课堂上唇枪舌剑你来我往,谁也说服不了谁,下课的时间快到了,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经过学生的发言和相互质疑,笔者

8、发现学生对乞丐、对人格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