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

ID:11257775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11

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_第1页
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_第2页
资源描述:

《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番茄抗病虫及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番茄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产量、品质和抗病虫上,由于番茄是病害种类最多的蔬菜作物之一。国内外在大量搜集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较严重的40多番茄病害进行了大量的抗病资源筛选和利用研究。根据1995年调查,几乎所有严重的番茄病害都可在番茄的近缘野生种中找到相应的抗源,其中近半数的抗病基因已经通过杂交转入到普通番茄中,同时抗逆性也是急于解决的一大问题。一.番茄抗病虫育种研究进展番茄黄化曲叶病是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成为世界番茄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在中国呈现逐年加重,自南向北迅速蔓延的趋势,已对

2、中国番茄种植业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防治该病的主要措施是培育抗病品种【1】。国外育成的最新番茄品种许多都兼抗4--5种主要病害,国内的品种一般抗2~3种病害,与国外品种相比尚有一段差距。我国的番茄抗黄化曲叶病研究相对较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在我国的危害不严重,随着白粉虱的危害加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上海、江苏、云南、广西等地均有发生,我国有必要加快番茄抗TYLCV育种的进程【2】。番茄叶霉病病菌分化快,已知的和已经被利用的抗病基因数量最多。目前发现抗叶霉病基因已达24个,被利用的在9个以上。叶霉病是蔬菜中生理小种分化最激烈的病害,已知世界上叶霉病的生理小种分化至少有13个【3】。目前

3、辽宁省农科院已育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抗叶霉病特性的辽杂系列品种。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选出的中杂9号也具有抗叶霉病的特性,但是由于叶霉病新的生理小种不断出现,克制了已应用的抗性基因,致使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所以要想培育出一个适用于叶霉病严重发生地区的品种,至少应转入两个抗现在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基因。我国对番茄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起步较晚,鉴定结果表明我国番茄的枯萎病以生理小种1为主。目前已发现的枯萎病的生理小种有3个,即生理小种1,2,3。国外现在推出不少含I-2基因,或同时含I-1基因和I-2基因,即抗枯萎病生理小种2或小种1和2的新品种,并且抗枯萎病生理小种3的I-3基因已被转入普

4、通番茄中,并育成了稳定的品系【4】。青枯病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国家及美国南部均有发生。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等省发病严重。番茄青枯病抗源材料大部分引致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这些材料在我国番茄抗青枯病品种选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现有品种多数单果重偏小,难以满足长江流域消费市场对大果型红果品种的要求,而国内抗青枯病粉果品种更为少见。应加强育种技术和方法研究,采取聚合育种,聚合不同效应的基因,挖掘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材料,综合抗病性和更多的优良园艺性状,培育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5】。番茄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所致的一种常发病害,也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5、。在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希腊等地发病率都很高,严重时可使产量损失35%~78%。70年代后期、80年代以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也普遍发生,危害日趋严重,成为露地、保护地番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6】。番茄抗早疫病的基因资源主要来自于野生番茄,特别是多毛番茄和醋栗番茄,其中这些资源中的一些已被利用,并且已经育成了一些抗早疫病的繁育品系和栽培品系【7】。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为害日益严重,生产上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农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防治了病虫害,但农药残留超标却危及到消费者的健康。选育优良的抗病、抗虫新品种被认为是降低农药使用量、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和生产绿色食品

6、的有效途径。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开展了抗虫育种的研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正逐步开展。对番茄野生近缘种的研究发现,野生番茄中含有优异的抗虫基因【8】。提高番茄对多种病害的抗病性是国内外番茄育种的必然趋势。国外育成的最新番茄品种许多都兼抗4到5种主要病害。主要抗ToMV、枯萎病、根结线虫、黄萎病、叶霉病、根腐病、细菌斑点病等。国内的品种一般抗2到3种病害,主要抗ToMV、枯萎病、叶霉病等,与国外品种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但国内一些品种对病毒病、叶霉病、CMV的抗性或耐性比国外品种要强些。二.番茄抗逆性育种研究进展渍化土地严重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培育耐盐番茄是降低盐渍化土地对番茄产量影响的有效

7、途径。目前在番茄耐盐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番茄耐盐性的遗传规律还不是很清楚,控制耐盐基因的遗传定位也有待于深入研究,特别是还没有找到能对番茄耐盐性进行可靠、高效的鉴定方法;②对耐盐性状进行分子遗传定位的研究很多,但迄今在育种实际中应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的还很少;③常规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结合得不够密切。为了进一步搞好番茄耐盐育种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大力加强对番茄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筛选耐盐性较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