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ID:11259804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_第1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_第2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_第3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_第4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要是说在流利、正确地朗读基础之上,对作品的情感基调实现准确的掌握,从而正确处理语速、节奏、重音及语气等,有轻有重、有急有缓、抑扬顿挫地用声音对课文进行生动的表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做到以情感人。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即为有感情的朗读,这也是作为针对全体学生而提出的普遍要求。  【关键词】语文阅读;朗读;技巧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常听到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于是有的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说:“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怀着激动的心

2、情、怀着不舍的情感……来读课文”。听到学生读书声音洪亮,整齐划一,认为这样就是有感情地朗读了,其实不然,这并非真正有感情的朗读。真正有感情的读,是在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基础之上,对作品的感情基调形成准确把握,同时正确处理语速、节奏、重音及语气等,从而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做到有感情地读呢?通过多年的一线教学摸索与实践总结了几点心得与大家共享。  一、先理解,再朗读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朗读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对课文内容形成理解与掌握,才能通过朗读正确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另一方面,朗读也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实现情感的共鸣。  二、范读引领,带入情景  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朗读技巧的教导要尽量少,教师可采用“示范―模仿”的方式指导其朗读,必要时也可进行教读;针对中高年级的同学,则可在“

4、示范―模仿”的同时,合理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指导要具体、精确,注意不要出现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术语。  例如: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朗读教学中,针对“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一句,教师可指导学生:应该重度的地方是“一寸”、“一声”中的“一”,而并非“地方”和“呻吟”。两个“一”作为最低限度的量词,有助于对邱少云超人毅力的突出。  三、技巧指导  “朗读技巧是桥,可以直接通向听者的心田;朗读技巧是船,可以飞速驶入听者的脑海”。  (一)语速  通常情况下:紧张、热烈、欢乐、激愤、危急、

5、驳斥与争辩等语句,朗读的速度比较快;朗读速度缓慢的语句则表现为:安闲、沉思、庄严、平静、沉郁、失望、怀念、劝慰等。  比如:《再见了,亲人》的朗读教学中,第一自然段的开始到“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都是对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和志愿军劝慰大娘时的情景的叙述,传达的是一种深情、劝慰的内容与气氛,因此指导学生在朗读时要语速缓慢;而对于从“我们空着肚子”到“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的内容,其所表现的对一次激烈战斗的回忆及“我们”激动的场景,这部分内容的气氛比较强烈,所以语速要快;从“在您的帮助下”到“累得昏倒在路旁

6、了”,所表现的气氛由平舒转向低沉,则此处的朗读速度也应由中速转入慢速。  (二)处理好停顿  停顿一般可分为语法上的停顿和逻辑上的停顿,前者依据文章的标点符号很容易就会做出或长或短的停顿;后者则应在课文朗读时,依据句子的长短,为了将语意更加清楚地传达而进行略微换气的短暂性停顿。逻辑上的停顿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首先理解句意,了解句子各成分的关系,分清哪些是写人,哪些写事,哪些是修饰部分。  例如:“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这句话,教师应先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讲的是什么?想一想哪些词

7、是修饰词,具有怎样的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注意词的连续,正确处理停顿,较好控制语速。这样,学生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句话讲的是“灯光,像溅落人间的焰火”,修饰词主要为――闪耀的、五颜六色等,也会更加深入的理解语句与段落的意义。  (三)重音需要重读  朗读,需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只有这样,才能使语义更加清楚、鲜明,才能真正掌握文章感情的跌宕起伏,才能将变化的气氛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来。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拓展,鼓励发展创新  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指出: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其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学

8、生作为拥有鲜活生命与独特个性的个体,其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思维水平的差异、情感体验以及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理解,都会在朗读技巧的运用上有不同的体现。  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朗读教学中,对于文中反复出现的“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一句话的阅读,学生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些学生认为应该读得悲伤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