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

ID:11262129

大小:411.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1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_第1页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_第2页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_第3页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_第4页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ID校正PID校正装置(又称PID控制器或PID调节器)是一种有源校正装置,它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在工业过程控制中有着最广泛的应用,其实现方式有电气式、气动式和液力式。与无源校正装置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参数易于整定、应用面广等特点,设计的控制对象可以有精确模型,并可以是黑箱或灰箱系统。总体而言,它主要有如下优点:(1)原理简单,应用方便,参数整定灵活。(2)适用性强。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机械、化工、热工、冶金、轻工、建材、石油等行业。(3)鲁棒性强。即其控制的质量对受控对象的变化不太敏感

2、,这是它获广泛应用的最重要的一原因。因为在实际的受控对象,例如由于受外界的扰动时,尤其是外界负荷发生变化时,受控对象特性会发生很大变化,为得到良好的控制品质,必须经常改变控制器的参数,这在实际操作上是非常麻烦的;又如,由于环境的变化或设备的老化,受控对象模型的结构或参数均会发生一些不可知的变化,为保证控制质量,就应对控制器进行重新设计,这在有些过程中是不允许的。因此,如果控制器鲁棒性强,则就无须经常改变控制器的参数或结构。目前,基于PID控制而发展起来的各类控制策略不下几十种,如经典的Ziegler-Nichols算法和它

3、的精调算法、预测PID算法、最优PID算法、控制PID算法、增益裕量/相位裕量PID设计、极点配置PID算法、鲁棒PID等。本节主要介绍PID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几个典型设计方法。6.5.1PID控制器工作原理 图6-26典型PID电原理图如图6-11(b)中的有源迟后-超前校正装置,图6—26则为它的控制结构框图。由图6—26可见,PID控制器是通加对误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其结果的加权,得到控制器的输出u(t),该值就是控制对象的控制值。PID控制器的数学描述为:(6-36)式中u(t)为控制输入,

4、e(t)=r(t)-c(t)为误差信号,γ(t)为输入量,c(t)为输出量。下面对PID中常用的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和比例-积分-微分PID四种调节器作一简要分析,从而对比例、微分和积分作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一)比例调节器—比例的作用比例调节器的传递函数Gc(S)=Kp,u(t)=Kp·e(t),即在PID控制器中使Ti→∞,Td→0。根据前面所学,为了提高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减少系统的静态误差,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提高系统的稳态误差系数,即增加系统的开环增益。显然,若使Kp增大,可满足上述要求。然而,只有

5、当Kp→∞,系统的输出才能跟踪输入,而这必将破坏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以一个三阶系统为例。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根轨迹如图6—27,当  时,系统将产生振荡。同时从图6—28闭环响应曲线也可以发现,当 增大时,系统稳态输出增大,系统响应速度和超调量也增大,  时,系统产生等幅振荡,已不稳定。可见,单纯采用  来改善系统的性能指标是不合适的。图6-27图6-28Prog6-5-1:g=tf(1,[1,3,3,1]);p=[1:1:8];fori=1:length(p)g_c=feedback(p(i)*g,

6、1);step(g_c);holdon;end?figure;rlocus(g);axis('square');?K=rlocfind(g)Selectapointinthegraphicswindowselected_point=0+1.7427iK=8.1112(二)比例积分调节器—积分的作用在PID调节器中,当Td→0时,控制输出u(t)与e(t)具有如下关系:(6-37)首先,通过比较比例调节器和比例积分调节器可以发现,为使e(t)→0,在比例调节器中Kp→∞,这样若

7、e(t)

8、存在较大的扰动,则输出u(t)也很大

9、,这不仅会影响系统的动态性能,也使执行器频繁处于大幅振动中;而若采用PI调节器,如果要求e(t)→0,则控制器输出u(t)由∫e(t)dt/Ti 得到一个常值,从而使输出c(t)稳定于期望的值。其次,从参数调节个数来看,比例调节器仅可调节一个参数Kp,而PI调节器则允许调节参数Kp和Ti ,这样调节灵活,也较容易得到理想的动、静态性能指标。但是,因Gc(Sd)=Kp(Tis+1/Tis),PI调节器归根到底是一个迟后环节。根据前面介绍的迟后校正原理,在根轨迹法设计中,为避免相位迟后对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零点-1/Ti靠近原

10、点,即Ti足够大;在频域法设计中,也要求转折频率(1/Ti)<ωc且远离ωc。这表明在考虑系统稳定性时,Ti应足够大。然而,若Ti太大,则PI调节器中的积分作用变小,会影响系统的静态性能,同时,也会导致系统响应速度的变慢。此时可通过合理调节Kp和Ti 的参数使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静态性能均满足要求。图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