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

ID:11268312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1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_第1页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_第2页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_第3页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_第4页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语感培养 回归教学本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注语感培养回归教学本真摘要:语文教学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悟性、灵气,激发学生创造力等方面有所作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之重。关键词:语感;博览;吟诵;表达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4-0117-02每一篇文学作品都记录着作者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和精神实质,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使他们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对语言文字产生真切而强烈的感情,从而能准确地表达出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是训练语感,

2、而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近年,更有学者提出:积淀语感是语文素质教育之本,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明确其训练方法是每位语文教师的份内之事,更是语文教学之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一、腹中有书气自华——博览7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远处的一点点光亮就能给他以信心和慰藉。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其人文素养的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

3、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让学生接触大量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从而在感官上不断构成刺激,使其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

4、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7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还要注意趣味性、文学性、递进性。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肯去吟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我们也不应妄想他们会去玩弄“科学家”的天文数字。《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草房子》才会让他们成就童年的梦;《鲁宾逊漂流记》才会激起他们创造探索的热情。文学性一直是语文教学所强调的重点,能反映人性之美、意境之美、自然之美的文章才能

5、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同身受,也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中一言一行之意,一草一木之情。《时文选粹》、《智慧背囊》、《读者》、《少年文摘》等刊物就非常适合初中生日常阅读。递进性强调的则是在整个语感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年龄变化、感知能力的增强来引导学生加大阅读量和阅读深度。例如,初中生就可以在寒暑假期间适当涉足中外名著,如《红楼梦》、《雾都孤儿》、《简爱》等。二、好诗不厌百回读——吟诵7有学者指出:“不读是语文的百病之源。”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有游离民族语文特点的倾向,对语文教学的传统否定甚多,教师们总喜欢低估

6、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嚼饭喂人”的现象仍然很严重,这一点甚至不如旧时代强调“吟诵”的“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化无声的语言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它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它让学生认知文字、感知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发展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7、,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觉感受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反复的诵读吟咏。譬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人月下饮酒起舞,遥望皓月当空,浮想联翩。一轮秋月到底勾起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感触?其实,学生只须投入地诵读几遍,自然就会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中秋之夜的离愁别绪以及诗人心中愤而难发,隐忍自慰的复杂心结。这种语感的获得是建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吟咏诵能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上的形象感受、感情色

8、彩感受,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吟诵的具体方法有:1.声情并茂,示范美读。当学生的朗读达不到感悟文本的内涵时,教师的范读是很有必要的。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让学生听后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真实的道理”,“激发阅读的兴趣7”。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朗读水平要高,事先要精心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