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吾斯塘博依街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

ID:11274427

大小:3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_第1页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_第2页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_第3页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_第4页
资源描述:

《喀什吾斯塘博依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喀什吾斯塘博依街   从远古到近代,喀什的老街是以艾提尕清真寺为中心,辐射出一条条小街,最有名的是吾斯塘博依街。   独自行走在喀什的日子里,我信步来到了这里。   远在两千多年前,它就是古疏勒国王宫所在地,当时在王宫大门外已略具街的雏形。从500多年前建立艾提尕清真寺起始,吾斯塘博依街道从艾提尕清真寺左侧向西直至解放后的原友好电影院巷口,这约一公里的路段逐渐形成了一片喧闹、车水马龙的主街。   在街的终端有一个当时号称喀什最大最深的涝坝,引来高山雪水,纳吐曼河,注入吾斯塘博依涝坝,而“吾斯塘博依”维吾尔语也就是河边的意思。因为它,吾斯塘博依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人丁兴旺,商

2、业发达,素有手工艺品一条街的美誉。在历史上,吾斯塘博依还是喀什风味美食一条街,据说遐迩闻名的喀什烤羊肉串、抓饭、拉条子、油塔子、薄皮包子、油馕、缸子肉、羊杂碎等美食都出自吾斯塘博依居民中的手艺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能工巧匠代代相传,人才辈出,连绵不绝。   成拐尺型的吾斯唐博依巷简直就是喀什手艺人的天下,这个不显山不露水且有几分丑陋之地,几乎占据了老城手艺人的半壁江山,铜锅工、白铁工、玻璃工、补锅工、棉絮工、制琴工、花条箱工、帽子工、摇床工、织毯工、擀毡工、镶牙工,各显身手,靠绝活拉家带口、靠绝活让疲惫的老城不停地运转,时时干出些叫世人刮目相看的事情。   上百

3、年来,吾斯唐博依就没有安静过,不论春夏秋冬,密密麻麻的店铺里不是“丁丁当当”,就是“嚓嚓咣咣”。忽地,一阵奇异的响声从旋匠铺传出,一排六七间泥巴小屋的门首却“热闹非凡”,一溜儿悬挂着家具腿、坎坎把、捻线锤、佛尘杆、擀面杖……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扁扁圆圆,形状各异,花纹简练。不论谁路过,都要张望几眼,每个铺子前都堆一些榆木桑木疙瘩。这些不值钱的下脚料经旋匠们一处置,个个都出落成有身价的艺术品。以往把它们归入“小杂什”,是小瞧人了。   “丁丁当,丁丁当!”一阵无甚噪音的敲击声,叫我放慢了脚步。今天是巴扎天,我正逛在吾斯唐博依小巷里。走进去我被一家手工艺人所吸引,那是木雕和木

4、刻结合的一些家具腿、坎坎把、捻线锤、佛尘杆、擀面杖以及葫芦。据资料,原始社会至汉代为葫芦的种植食用期。宋代后,盘中菜肴的葫芦,经过简单的雕刻加工,渐演化为精神用品。艺人们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与工艺完善,至明、清时期,葫芦雕刻已成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独立门派的手艺行当。   许多手艺人在此摆摊设点,其中以雕刻、绘制、买卖葫芦的为多。维吾尔族手工艺人创作的彩绘葫芦是喀什名闻遐迩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浓郁的民族地方特色。在这里我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旋制术。原来旋制术在西域眨眼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那时,富足人家或王宫官邸的房舍都要精心修饰,有的要雕檩画栋,有的要勾勾勒勒,这旋制术

5、就派上了用场,别看它工具简陋,只一根木头,一个转带和一把利刃,全凭旋匠的手感和刀法出活。   我看到那个手艺人操起刀如同玩耍,漫不经心,须知,刀的方位、轻重、深浅稍有疏忽,材料立时会变成废品。只见艾尔肯或双手握刀“割槽”,或单手执刀“削皮”,或缀以纹线,或留下圆弧,大小厚薄不同的刀具,在他手中自如地左旋右转,从粗坯到精雕,几乎没有停顿或间隙,一鼓作气,一转到底,这是熟练旋匠的手艺。   我只听到“丝丝”的声音交错鸣响,像牵来一串神秘莫测的故事。这一番走马观花,让我目睹了小巷古街“外粗内秀”的实质。这个粗糙甚至很简陋的泥巴天地里,竟然蕴藏着一个民族文化的最具灵性的细胞。把文

6、化的灵气深藏于小街之中壁龛之中,不露声色不事张扬,这也许就是喀什古街的独特之处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