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调制工作原理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

ID:11275678

大小:8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1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_第1页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_第2页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_第3页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增量调制工作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增量调制工作原理增量调制简称ΔM或增量脉码调制方式(DM),它是继PCM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1946年由法国工程师DeLoraine提出,目的在于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主要在军事通信和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有时也作为高速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A/D转换器使用。它是一种把信号上一采样的样值作为预测值的单纯预测编码方式。增量调制是预测编码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将信号瞬时值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量化值之差进行量化,而且只对这个差值的符号进行编码,而不对差值的大小编码。因此量化只限于正和负两个电平,只用一比特传输一个样值。如果差值是正的,就发“1”码,若差值为负就发“0”码。因此

2、数码“1”和“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增减,不代表信号的绝对值。同样,在接收端,每收到一个“1”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阶。每收到一个“0”码就下降一个量阶。当收到连“1”码时,表示信号连续增长,当收到连“0”码时,表示信号连续下降。译码器的输出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量化噪声,从而恢复原信号,只要抽样频率足够高,量化阶距大小适当,收端恢复的信号与原信号非常接近,量化噪声可以很小。增量调制与PCM比较有如下特点:  在比特率较低时,增量调制的量化信噪比高于PCM;  增量调制抗误码性能好,可用于比特误码率为10-2—10-3的信道,而PCM则要求1

3、0-4—10-6;  增量调制通常采用单纯的比较器和积分器作编译码器(预测器),结构比PCM简单。  在ΔM中量化过程中存在斜率过载(量化)失真,主要是因为输入信号的斜率较大,调制器跟踪不上而产生的。因为在ΔM中每个抽样间隔内只容许有一个量化电平的变化,所以当输入信号的斜率比抽样周期决定的固定斜率大时,量化阶的大小便跟不上输入信号的变化,因而产生斜率过载失真(或称为斜率过载噪声)。  ΔM的工作原理图与图9.14基本一致,只不过在调制端使用的量化器只有1比特输出,即Δ输出1或-1两个值。预测值为上一时间的抽样值与差值Δ之和。输出端译码器既可以使用与编码器本地译码器一致的电路译码

4、,也可以直接使用积分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增量调制的仿真图9.15所示为一简单增量调制的仿真实验原理图。图中的话音信号源采用了一个高斯噪声源经过3KHz低通滤波器后的输出来模拟。调整图中的图符5的增益可以改变差值Δ的大小。在接收端,解调器未使用与本地解调器一致的电路,直接使用积分器解调输出。如果希望输出波形平滑,可在积分器(图符6)和输出放大器(图符7)之间加入一个低通滤波器,以滤除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图9.16所示是输入的模拟话音信号波形。图9.17是增量调制后的输出波形。图9.18为经过积分器解调后的输出波形。观察图9.19可以比较输入输出波形之间的失真。由理论分析可知,ΔM的

5、量化信噪比与抽样频率成三次方关系,即抽样频率每提高一倍则量化信噪比提高9dB。通常ΔM的抽样频率至少16KHz以上才能使量化信噪比达到15dB以上。32KHz时,量化信噪比约为26dB左右,可以用于一般的通信质量要求。如果设信道可用的最小信噪比为15dB,则信号的动态范围仅有11dB,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通信要求的35-50dB的动态范围,除非抽样频率提高到100KHz以上采用实用价值。上述理论分析的结论读者可以通过改变仿真实验的信号抽样频率观察到。当抽样频率低于16KHz时,信号失真已十分明显,当抽样频率为128KHz时失真较小。改进ΔM动态范围的方法有很多,其基本原理是采用自

6、适应方法使量阶Δ的大小随输入信号的统计特性变化而跟踪变化。如量阶能随信号瞬时压扩,则称为瞬时压扩ΔM,记作ADM。若量阶Δ随音节时间问隔(5一20ms)中信号平均斜率变化,则称为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记作CVSD。由于这种方法中信号斜率是根据码流中连“1”或连“0”的个数来检测的,所以又称为数字检测、音节压扩的自适应增量调制,简称数字压扩增量调制。图9.20给出了数字压扩增量调制的方框图。数字压扩增量调制与普通增量调制相比,其差别在于增加了连“1”连“0”数字检测电路和音节平滑电路。由于CVSD的自适应信息(即控制电压)是从输出码流中提取的,所以接收端不需要发送端传送专门的自适

7、应信息就能自适应于原始信号,电路实现起来比较容易。对于数字压扩增量调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上述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加入连“1”连“0”数字检测电路和音节平滑电路,重新仿真并观察改善情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