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ID:11276011

大小:4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_第1页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_第2页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附录C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C.0.1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各楼层在计算方向可仅考虑一个自由度(图C),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图C底部剪力法计算示意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0.1-1)(C.0.1-2)式中:FEk——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α1——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应按本规程第4.3.8条确定;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可按本附录C.0.2条近似计算,并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影响予以折减;Geq——计算地震作用时,

2、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2,质点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i=1,2,…,n)(C.0.1-3)式中:Fi——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i、Gj——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j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规程第4.3.6条的规定确定;Hi、Hj——分别为质点i、j的计算高度;δn——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可按表C.0.1采用。表C.0.1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3Tg(s)T1>1.4TgT1≤1.4Tg不大于0.

3、350.08T1+0.07不考虑大于0.35但不大于0.550.08T1+0.01大于0.550.08T1+0.02注:1,Tg为场地特征周期;2,T1为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本附录第C.0.2条计算,也可采用根据实测数据并考虑地震作用影响的其他方法计算。3,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C.0.1-4)式中:ΔFn——主体结构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C.0.2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式计算:(C.0.2

4、)式中:T1——结构基本自振周期(s);uT——假想的结构顶点水平位移(m),即假想把集中在各楼层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该楼层水平荷载,并按本规程第5.1节的有关规定计算的结构顶点弹性水平位移;ΨT——考虑非承重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可按本规程第4.3.17条确定。C.0.3高层建筑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时,突出屋面房屋(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等)宜作为一个质点参加计算,计算求得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增大,增大系数βn可按表C.0.3采用。增大后的地震作用仅用于突出屋面房

5、屋自身以及与其直接连接的主体结构构件的设计。表C.0.3突出屋面房屋地震作用增大系数βn3注:1,Kn、Gn分别为突出屋面房屋的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K、G分别为主体结构层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代表值,可取各层的平均值;2,楼层侧向刚度可由楼层剪力除以楼层层间位移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