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ID:11284027

大小:15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1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_第1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_第2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_第3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_第4页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18倾情巨献,圣诞快乐名词解释:1.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骨擦音出现即为骨折处,经治疗后消失,表示骨折已连续或骨折处出现嵌插。2.异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处出现了类似关节的活动,或关节原来不能活动的方向出现了活动,多见于骨折脱位或韧带断裂。3.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退行性变或外力作用,使腰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马尾神经等,产生以腰痛、下肢放射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总发病人群的80%,男性多于女

2、性,下腰部椎间盘为本病的好发部位,其发病率约占总发病人数的98%4.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即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5.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疾病。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隐痛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后为全骨痛。骨折时,患部有明显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6.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发生在关节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属“关节流注”范畴。临床症状为全身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寒战、高热等;局部表现

3、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皮肤发红灼热。7.颈干角:股骨颈与股骨干构成的角度,正常值:110°~140°。颈干角大于正常为髋外翻,小于正常为髋内翻。8.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的冠状面形成的角度,正常值:12°~15°9.掌倾角:桡骨远端与腕骨(月骨与舟状骨)形成的关节面,其背侧边缘长于掌侧,故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10.尺倾角:桡骨下端外侧的茎突,较其内侧常1~1.5cm,故其关节面还向尺侧倾斜20~25°11.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伸肘时此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成等边三角形,故又称为“肘后三角”。12.连枷胸:多

4、根肋骨多处骨折时,可因骨折游离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形成浮动胸壁,称为“连枷胸”。13.反常呼吸:肋骨骨折产生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因胸膛腔负压而使胸壁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膜腔负压减低而使胸壁向外凸出,造成肺通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呼吸与循环功能。14.弹性固定:关节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处于紧张状态,把脱位的骨端固定在特殊的位置上,在做被动活动时,虽可稍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去除外力后,关节又回复到特殊的位置上,这种情况被称为“弹性固定”。简答1.化脓性骨髓炎定义:指由于化脓性细菌感染骨而引起的炎症,属中医的“附骨疽”范畴西医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是金

5、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乙型链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可为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行传播至骨,称为血源性骨髓炎;或由开放性骨折感染引起,或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至骨,如脓性指头炎引起指骨骨髓炎,其病灶不仅在骨髓,而且可波及整个骨组织,审证周围的软组织。西医病理:血源性骨髓炎的特点是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存在,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新骨形成为主,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因该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血流缓慢,有利于细菌的停留。可出现三种不同的转归结局:炎症吸收、形成局限性脓肿、炎症扩散形成弥漫性骨髓炎。中医病因病机:1.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

6、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或成疽,或因跌打闪挫,气滞血瘀,经脉阻塞,积瘀成疽,循经脉流注入骨,繁衍聚毒为病,现称血源性骨髓炎。2.外伤感染:跌打损伤或金刃利器导致开放性损伤,皮破骨露,化脓性细菌直接侵入伤口,创口脓毒炽盛,入骨成疽。现称外伤性骨髓炎。3.正虚邪侵:骨髓炎的发生与机体正气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儿童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骨骼空虚,外邪易于乘虚入侵,邪毒侵袭,正不胜邪,毒邪不能外散而深窜入骨,致病而成附骨疽,为发病的内在因素。2.股骨干骨折病因病机骨折多由强大的直接暴力造成,如车辆碰撞等,多造成横断或粉碎性骨折;亦可有间接(传导、杠杆、扭转)

7、暴力造成,如从高处坠落等,多造成斜形、螺旋形骨折;在儿童可发生青枝骨折。股骨干骨折多发生在股骨干中1/3,但亦可发生上1/3和下1/3,除不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外,其他均为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移位因守肌群牵拉及伤肢自身重力等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典型的移位:1上1/3骨折  其骨折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及其他外旋肌的牵拉,表现为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远端受内收肌群的牵拉而向后、上、内方移位。2、中1/3骨折   断端除有重叠畸形外,无一定移位规律,需视外力作用而定,一般远端因受内收肌的牵拉,可引起向外成角畸形。3、下1/3骨折   典型的表现为近端内收、向前移位,

8、远端受关节囊及腓肠肌牵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