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

ID:11289290

大小:3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1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_第1页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_第2页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_第3页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_第4页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真菌性病害,遍布于世界各大麦区,特别是高海拨的冷凉地区,是影响全世界小麦生产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基因历来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抗病性丧失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大难题。科学表明,品种或抗源单一化而引起的毒性单化是造成抗病性丧失的重要原因。迄今国际上虽已正式命名了50多个抗条锈病基因(Yr1-Yr53),但除了Yr5、Yr10、Yr15等少数基因对

2、我国目前流行的优势小种CYR32、CYR33仍具有抗性外,绝大部分已成为无效基因。从近缘植物种属导入新的抗病基因是实现抗源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2n=6x=42,JJsS)和彭提卡偃麦草(Th.ponticun,2n=10x=70,JJJJsJs)免疫或高抗条锈、白粉等多种小麦真菌病害,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多年来,本实验室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通过‘六×八’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摘

3、要】: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真菌性病害,遍布于世界各大麦区,特别是高海拨的冷凉地区,是影响全世界小麦生产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基因历来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抗病性丧失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大难题。科学表明,品种或抗源单一化而引起的毒性单化是造成抗病性丧失的重要原因。迄今国际上虽已正式命名了50多个抗条锈病基因(Yr1-Yr53),但除了Yr5、Yr10、Yr15等少数基因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优势小种CYR32、CYR33

4、仍具有抗性外,绝大部分已成为无效基因。从近缘植物种属导入新的抗病基因是实现抗源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2n=6x=42,JJsS)和彭提卡偃麦草(Th.ponticun,2n=10x=70,JJJJsJs)免疫或高抗条锈、白粉等多种小麦真菌病害,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多年来,本实验室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通过‘六×八’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

5、iastriiformisf.sp.tritici)引起的气传性真菌性病害,遍布于世界各大麦区,特别是高海拨的冷凉地区,是影响全世界小麦生产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基因历来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抗病性丧失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大难题。科学表明,品种或抗源单一化而引起的毒性单化是造成抗病性丧失的重要原因。迄今国际上虽已正式命名了50多个抗条锈病基因(Yr1-Yr53),但除了Yr5、Yr10、Yr15等少数基因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优势小种CYR32、CYR33仍具有抗性外,绝大部分已成为无效基因。从近缘

6、植物种属导入新的抗病基因是实现抗源多样化的有效途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2n=6x=42,JJsS)和彭提卡偃麦草(Th.ponticun,2n=10x=70,JJJJsJs)免疫或高抗条锈、白粉等多种小麦真菌病害,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多年来,本实验室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通过‘六×八’小偃麦渗入系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与遗传定位【摘要】: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

7、ici)引起的气传性真菌性病害,遍布于世界各大麦区,特别是高海拨的冷凉地区,是影响全世界小麦生产的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基因历来是控制该病害的主要手段,但抗病性丧失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大难题。科学表明,品种或抗源单一化而引起的毒性单化是造成抗病性丧失的重要原因。迄今国际上虽已正式命名了50多个抗条锈病基因(Yr1-Yr53),但除了Yr5、Yr10、Yr15等少数基因对我国目前流行的优势小种CYR32、CYR33仍具有抗性外,绝大部分已成为无效基因。从近缘植物种属导入新的抗病基因是实现抗源多样化的有

8、效途径。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2n=6x=42,JJsS)和彭提卡偃麦草(Th.ponticun,2n=10x=70,JJJJsJs)免疫或高抗条锈、白粉等多种小麦真菌病害,是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L.)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库。多年来,本实验室以八倍体小偃麦为桥梁,通过‘六×八’式杂交、回交,将中间偃麦草和彭提卡偃麦草的抗性基因逐步导入普通小麦,育成了一系列稳定高抗小麦条锈、白粉的小麦-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