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

ID:11289622

大小:3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_第1页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_第2页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_第3页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_第4页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安街建筑符码意素内容摘要长安街作为中华第一街,其街道两侧的建筑在国内建筑领域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而对长安街沿街建筑做一些剖析,也颇可发现一些十分有趣的建筑文化现象......时代符码映射  老北京饭店及相邻法式建筑  20世纪初的王府井大街南口,与东郊民巷相呼应,先后建造了两座西洋式建筑,一座是三层法国式建筑,高度尚较低,在造型上,却是一副法19世纪折衷主义建筑的样子,用了几个并联的三角山墙的造型,加上一些西洋装饰,犹如一位着西洋礼服的洋绅士,气宇骄矜地站在一群穿长袍马褂或旗人装束的中国人中间。  在这座三层洋楼的西侧建造了七层高的法式老北京饭店建筑。

2、其高度完全不理睬皇城及周围建筑的约束,在皇城根一群低矮的中国建筑中间,赫然独立,一副“洋大人”的模样。这或许是因为欧风劲吹,洋火、洋布、洋钉充斥商贾之市,作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自己的建筑,不仅在洋人眼中,而且在一般国人眼中,也几乎乏善可陈,在长安街上矗立一座高大的“洋楼”,或能为北京添点“摩登气息”。这或许正是那个特殊的时代之使然。  北京饭店扩建工程  50年代,站起来的中国人,已经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世界,对待自己。在建筑设计中,对与新建筑所在的位置周围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做充分的考虑,即是当时前辈建筑师们学识、涵养与建筑功力的体现,也是建国初文化开放、思想宽松

3、、对知识与知识劳动比较尊重、建筑创作比较自由的时代体现。在当时的北京饭店扩建工程中,就比较注意了与已存的老北京饭店,在造型与高度上的协调与呼应,成功地处理了建造于不同时期的两座建筑之间的共存关系。这也恰恰反映了那一时代建筑创作的实际。  新北京饭店大楼  70年代建造新北京饭店,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新北京饭店,既无视其西侧两座已有建筑的存在,也不顾北京城楼百年形成的尚存风貌,成为北京旧城内一座异峰突起的高层建筑物。当时是一个人们说着一样话语、穿着一样服装的时代,建筑的创作,自然不会有太多的“新意”。因此,这座建筑物成为一个既不像现代宾馆,也不具任何传统风韵,是一座

4、几乎没有什么性格可言的“新”建筑。这其中的时代烙痕是不言而喻的。  贵宾楼饭店建筑  80年代在北京饭店组群西侧建造的贵宾楼饭店,又比较注意了与两座老饭店的关系,及北京城市的传统风格,所以在高度上,与建国初的北京饭店扩建部分相一致;在色调及细部处理上,大略接近传统中国建筑的特征,为了强调这一点,还加设了一座中国传统式牌楼,作为建筑入口处的标志物。5  在这一整组建筑群中,如果说早期的西洋式建筑,以一种不屑于理睬周围环境的传统西洋式建筑风格,以表征出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殖民者的专横与中国人的麻木和懦弱;建国后的北京饭店扩建部分,则反映了新中国建筑师的修养与人民政

5、府在文化上的宽容。7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这一时期建造的新北京饭店大楼,既蔑视城市历史也无视周边建筑,其特殊话语符码的产生,是不令人奇怪的。而80年代建造的贵宾楼,恰恰表现了人们既要回顾传统又要屈服现实这样一种两难的境遇。文化符码映射  民族文化宫———民族文化  这是一座在50年代末,即国庆十周年前夕建成的建筑。这座建筑的主旨,由建筑物的名称———“民族文化宫”一词,已经充分地表述了其能指与所指特征。建筑象征着站立起来的中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向上。建筑的造型是用低平对称的构图,衬托出一个高耸的中部体量。上面用一个传统的中国式重檐攒尖大屋顶;两侧及连接体等低

6、层体量部分用连廊、披檐、檐口、栏板等传统中国建筑语汇,表述其传统中国建筑的语言倾向;屋身以白色为主,既统一严谨,又雅淡高洁,有一种脱颖而出的庄重与崇高。因为这座民族文化宫建筑的存在,其西侧的民族饭店,以其名称与功能上的呼应而具有了同样的表征民族团结,及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意素倾向。而其东侧的办公大楼,尽管没有与“民族”相关联的功能,但因为与民族饭店对称,左右拱卫着位于中心的民族文化宫,也使其裹入了这一文化符码表征组群中,构成一个烘托居中的民族文化宫的完整组群,这从客观上也加强了民族团结的所指符码意素倾向。  国际饭店———现代国际式建筑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

7、与80年代初,在中华大地飘荡着一句主流“话语”:“现代化”。刚刚从十年“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民,在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刻,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一个思想情结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话语背景下,应时而建的北京国际饭店,充分地用了十分“字正腔圆”的现代建筑风格。国际饭店无论从造型上、空间上、装饰特征上,都具有典型的“现代国际式”建筑的特征。其风格、装饰及形体语言是当时北京城内的新建筑中与50~70年代国际流行的现代建筑风格最为接近的一座建筑:简洁、朴素、落落大方,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与标签。而这也明白地向人们述说了一个意素倾向:这是一座现代国

8、际式建筑。遗憾的是,这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