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

ID:1129245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1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_第1页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_第2页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_第3页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_第4页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尿路感染尿液研究仪筛查及及病原菌培养结果对比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尿液分析仪对尿路感染(UTI)患者进行筛查、显微镜检查及病原菌的培养法检测,并研究它们相互符合程度,以提高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249例临床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者尿液进行接种培养及使用尿液分析仪进行干化学试纸检测并作显微镜镜检。结果:1249例患者尿液均呈细菌培养阳性,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1074/1249)(86.0%),其中干化学法检测亚硝酸盐呈阳性(NIT+)的尿液为812例,占革兰氏阴性菌尿液75.6%(812/107

2、4);尿干化学试带LEU阳性尿液为1104例,占细菌培养阳性尿液88.4%(1104/1249),镜检白细胞呈阳性的尿液为95.3%(1190/1249)。结论:尿液分析可作为尿路感染患者的初筛实验;尿细菌培养仍是UTI诊断的主要依据。【关键词】尿路感染;干化学检查;病原菌【中图分类号】R3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192-025使用尿液分析仪对尿液进行分析具有简便快速、无创伤性和多参数等优点,是临床诊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尿路感染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

3、判断等方面有着其他实验检测项目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干化学法是通过检测细菌分解硝酸盐的产物或检测粒细胞酯酶活性来间接推测细菌/白细胞有无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有尿路感染,因此为了评判该检测方法与临床相符合程度,我们分别用干化学法、尿培养法及镜下检查等方法检测一组已被临床确诊为尿路感染病人的尿液。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临床医师指导下,采集早晨清洁的中段尿送检。所有尿液标本均来自我院2009年4月~2010年12月住院和门诊已被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成年患者,男702例,女547例。1

4、.2方法:尿液培养应用ATBExpression半自动微生物系统及API鉴定板条(法国.梅里埃公司),结果判断均遵照NCCL2005版的标准执行。尿液分析仪为桂林优利特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及其配套的尿十项干化学试带和质控品,检测前先对尿液分析仪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对同一份尿液标本,首先做尿液接种培养,再对尿液进行干化学试纸检测及镜下白细胞(WBC)计数,标本于2小时内检测完毕。镜检WBC正常值参考范围(以每高倍视野计):成人:男性0-6个,女性:0-14个,以高于参考值范围为阳性[1

5、]2结果5细菌培养共检出致病菌株1249例,其中G-菌1074例,占86.0%(1074/1249),当中大肠杆菌为628例,占49.0%;干化学试带法中NIT+尿检出率为65.5%(818/1249),而LEU+为88.4%(1104/1249);WBC镜检呈阳性的尿液共1190例,占95.3%(1190/1249)。(见表1)3讨论尿路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也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2]。目前尿自动分析仪的普及应用,检测尿亚硝酸盐试验简单方便,对预测尿路感染的致病菌有一

6、定临床价值。但造成NIT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也很多,例如尿液存于膀胱内的时间、药物维生素C、糖尿病和肝硬化疾病等[3],因此分析结果时要考虑NIT假阴性和假阳性的产生因素。本研究资料显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菌,占86.0%,在G-菌中,大肠杆菌占49.0%,而大肠杆菌中NIT+的比例高达88.2%。因为NIT+提示尿液中的细菌将硝酸盐分解为亚硝酸5盐的能力,所以尿亚硝酸盐试验是菌尿症的快速筛查方法[4][5]。本文结果显示G-菌中的大肠杆菌有着较强分解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的能力,而G+菌中的肠球菌

7、分解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的能力就较弱,因此,当NIT+时,提示尿路感染患者感染肠球菌的可能性不大。UTI患者在没有培养出致病菌和药敏结果情况下,尿亚硝酸盐试验有助于区分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临床用药应考虑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指导意义。尿干化学试带中的LEU检测,是因为粒细胞中存在酯酶,其作用于试带上的吲哚酚酯,使其释放吲哚酚与重氮盐反应。正常尿液中几乎没有WBC,当UTI时,由于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中出现各种类型WBC,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就因无酯酶而出现阴性,这也是

8、尿干化学试带中WBC+(LEU+)88.4%,比镜检WBC95.3%低的原因之一,由于尿干化学试带检测操作简单、快速,在大规模检查时,尿干化学分析仍可作为初筛的检查方法之一[6]。本研究发现,镜检WBC灵敏度、准确率比单一试带中LEU高,虽然其结果很难避免一些人为因素,但是作为临床实验室,建议联合观察尿干化学试带及尿沉渣检查,对UTI患者的诊治或者治疗时的动态观察都是有益的,而尿培养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是UTI诊断的依据。参考文献[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