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

ID:11293862

大小:9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11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_第1页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_第2页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_第3页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_第4页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奥斯维辛》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作者为美国记者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此篇课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二篇文章。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大胆地在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为一名有使命感的记者的在场的主观印象,激情洋溢地抒发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深恶痛疾,对自由、解放、

2、新生的无比珍惜之情。本单元主要学习新闻作品和报告文学。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新闻作品的样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学习报告文学,重在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叙事写人技巧。通过学习,增长学生关于新闻和报告文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学生分析1、由于初中的学习积累,学生对新闻的特点和新闻稿的写法有一定了解,但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遗忘较多,而且知识零散,缺乏系统性,因此在课前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温习。2、学生缺乏对文章背景的了解,因时代隔阂对于文章内蕴的思想和

3、感情难以准确体悟,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背景,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相关经验,引导学生体悟文章内蕴。3、高一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强,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4、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为适度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5、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查询搜集学习资料。6、建有专属本班的学习交流博客,便于师生课后交流讨论。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2)品味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表达效果;1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3)培养

4、自主搜集、筛选、整理、阅读资料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合作讨论和课后论坛交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文中句子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2)唤起情感共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道主义精神,正视历史、铭记历史,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与幸福,激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与一般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2、难点:体会文中句子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五、教学方法:1、通过音像、图片、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学生了解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史实,为深入

5、领会课文思想情感做好背景知识和情感的准备;2、通过问题探究,深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3、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博客)在课后进行师生交流互动,检验、巩固学习成果。六、教学资源:1、影像资源:(1)纪录片《奥斯维辛集中营》(课前学生自主观看);(2)视频:德国总理向犹太死难者下跪的视频(截取自《大国崛起》)(课中用)(3)电影:推荐课后观赏影片《辛德勒名单》2、图片资源: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3、网络资源:(1)http://mil.news.sina.com.cn/nz/Auschwitz/index.shtml(纪念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新闻中心·

6、新浪网)(2)博客(课后学习成果交流评估用)七、课时安排一课时1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应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八、教学准备本文作为一篇新闻报道,涉及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新闻知识。在讲课之前做好相应的知识背景的准备尤为必要。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搜集背景资料,推荐影视资源、和网络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预习效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把握,减轻学生学习新闻稿的难度,便于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相结合,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搜集资料,做好课前准备。(一)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目的:让学生了解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7、的背景知识,便于与作者达成情感上的共鸣。)1、文字资料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

8、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教师推荐多媒体资源影像资源:BBC纪录片《奥斯维辛集中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