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ID:11294057

大小:83.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11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刑法学》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A)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要件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要件2.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A)A.必须适用的B.不适用的C.可以适用的D.酌情适用的3.数罪并罚时,对犯罪人判处的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B)A.15年B.20年C.25年D.30年4.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D)。A.犯

2、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5.对犯罪分子适用死刑的一般性条件是(B)A.罪大恶极B.罪行极其严重第1/32页C.犯罪后果极其严重D.社会危害性极大6.假释适用的对象是(D)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7.下列刑罚方法中,只能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是(B)A.管制B.罚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8.在下列犯罪形态中,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予以论处的是(C)。A.结果加重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9.我国刑法规定的相

3、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10.下列情况下不属于刑法规定的立功表现的是(C)A.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B.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司法机关侦破其他案件C.主犯揭发同案犯的共同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D.羁押期间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第2/32页11.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B)A.可以偿还B.应当偿还C.酌情偿还D.不予偿还12.甲欲杀乙,误将丙当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之(A)。A.对象错误B.手段错误C.因果关系

4、错误D.打击错误13.紧急避险保护的合法权益与牺牲的合法权益的关系是(A)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等于后者C.后者大于前者D.前者大于或者等于后者14.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一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这时,实际执行的刑期应该是(C)A.4—9年B.7—15年C.9—13年D.9—15年15.警察甲与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时放在桌上的手枪向乙瞄准,并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第3/32页打死,甲的行为是:(A)A.疏忽大意的过失B.意外事件C.故意犯罪

5、行为D.过于自信的过失16.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10大类的主要依据标准是(B)A.犯罪的危害程度B.犯罪的同类客体C.罪与罪的之间的内在联系D.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17.张某为防他人偷盗水果在自家承包的果园周围架起电网,胡、杨二人于夜间偷窃水果时,触电身亡。张某的行为构成(B)A.故意杀人罪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8.下列属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客观方面表现是(D)A.拆除车辆的门窗B.破坏正在维修中的车辆C.破坏自行车D.破坏正在使用中的火车第4/32页19.某甲先行伪造人民币20000元,又非法持有、使用。对其行为应

6、当(A)A.以伪造货币罪论处B.以持有、使用假币罪论处C.以伪造货币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D.以伪造货币罪定罪从重处罚20.某甲系某国有企业厂长。他先指使手下为该国有企业厂房投了保险手续,然后又指使亲信将厂房付之一炬,伪造失火事故,骗取保险金,数额巨大。对某甲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D)A.以放火罪进行处罚B.以保险诈骗罪进行处罚C.放火行为和保险诈骗行为构成牵连犯,从一重罪进行处罚D.以放火罪和保险诈骗罪进行数罪并罚21.关于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两者犯罪主体都是自然人B.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C.两者的客观方面基本相同D.两者的主观方

7、面的内容基本相同22.李某因私仇捏造高某在外嫖娼的匿名材料,广为散发,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李某的行为构成(D)A.诬告陷害罪B.报复陷害罪C.侮辱罪D.诽谤罪23.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应当(B)A.以故意杀人罪论处B.以拐卖妇女、儿童罪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C.按牵连犯从一重罪处罚D.实行数罪并罚24.对盗窃罪适用死刑的法定条件是(C)A.惯窃屡教不改,主观恶性特别严重B.盗窃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C.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D.盗窃中家用于扶贫、救灾、抢险的专项物资,数额特别巨大2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